iPhone 还要等三年才换“神屏”?苹果押注串联 OLED:更亮更省电,但钱包先准备好

还记得今年那块“看一次就想再看一次”的 M4 iPad Pro 屏吗?那套来自 LG Display 的串联 OLED(Tandem OLED)如今有可能“下放”到 iPhone——而且时间点已经被韩国媒体 DealSite.co.kr 点名:如果一切顺利,最早 2028 款 iPhone就能上车。📆🍎

先把关键信息摆在台面上:LG Display 正在全力游说苹果把串联 OLED 用到未来 iPhone 上;它在这个方向上“家底”很厚——在美公开的串联 OLED 相关专利有 348 项,数量居首。而苹果这边也不是第一次摸这条路:M4 iPad Pro 已采用串联 OLED,LGD 拿下约 65% 面板份额,其余由三星供货;在手机侧,荣耀去年的 Magic6 PSR 保时捷联名款也已搭载了 京东方(BOE)的串联 OLED。换句话说,这不是 PPT 技术,是真正跑在用户手里的东西。📲

串联 OLED 到底“串”了什么?为什么它适合 iPhone

把“串联”想象成把两层发光层叠起来:在相同亮度下,它可以以更低驱动电流工作,于是能效更高、寿命更长、峰值亮度/全屏亮度也更能稳。对 iPhone 这类“强背光直射、一整天高频点亮”的设备,意义直给:

  • 续航:同亮度更省电,重度用户一天少一次“充电宝社交”。🔋
  • 亮度与稳定性:HDR、户外可视、全天候 AOD 更从容。🌞
  • 老化与色偏:蓝子像素“掉队”慢一点,屏幕“青春期”更长。🌈

苹果的“简化串联”:只把蓝色叠两层

有趣的是,近期报道提到,苹果在 iPhone 侧测试的并非“全三色都叠层”的方案,而是“简化串联”:仅蓝色子像素双层堆叠,红/绿保持单层。原因不难理解:蓝色衰减快、寿命短,是 OLED 的“体力短板”。先把短板补齐,在成本、良率、功耗之间取得工程师能睡得着觉的平衡。🔧

LG Display 自信地向苹果提案过这类思路,而且早在几年之前就鼓励苹果把串联 OLED 引入 iPhone。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2028 这个时间点“刚刚好”:有 iPad Pro 的量产经验垫底,材料/驱动/封装链路能更稳,还有时间把良率打磨到手机这个“超级高出货”的量级。🏭

产业面:LGD 领跑,但苹果不会“只投一家公司”

即便苹果点头,问题也不会只剩下“买买买”。串联结构是两套发光层叠加,意味着制程更复杂、良率初期更容易掉。据报道,LGD 已经规划投资、准备扩产来迎接良率挑战。但以苹果一贯的“反脆弱”供应策略,大概率还是:

  • 多家并行:LGD、三星、京东方同场“拉胯就换人”;
  • 价格博弈:多源压价,反向促使良率/成本降速更快;
  • 色准/寿命一致性:苹果会上自己的匹配、老化与补偿算法,力求“你看不出哪家供的”。
    换句大白话:谁能在 2028 前把“亮度/寿命/能耗/良率/成本”这张五边形拉圆,谁就有话语权。🏁

如果首批只有“Pro/Pro Max”用串联 OLED,你会为它买单吗?还是等“标准款全系铺开再换”?📱

用户侧的“体感收益”会长什么样

虽然没有厂商给出量化指标,但可以合理期待:

  • 白天户外、强光场景更从容:即使不开满峰值亮度,画面依然“耐晒”;
  • AOD/导航/刷视频等长时间点亮行为,掉电更慢
  • 长寿命与色稳定:两三年后屏幕“状态更在线”,二手价值也许更能打。
    而对开发者与内容方,稳定的高亮度输出与更可预测的色彩行为,意味着HDR 视频与专业图像的“落地体验”更一致。🎥

为什么不是 2026、2027,而是“2028 年起步”?

因为手机是千万级出货的“良率地狱”。相比 iPad Pro 的“性能秀场”,iPhone 要求“性能、可靠、规模、成本”四个维度同时过线。LGD 虽是专利、量产经验兼具的先行者,但串联工艺的产能/良率爬坡仍需时间;苹果又喜欢“多供货商策略”,跨厂一致性校准也要打磨。把首发点放在 2028,既不激进,也不保守:既借了 iPad Pro 的东风,又给产业链留了喘息的窗口。⏳

变量与保留:计划可以变,传闻需带【盐】

最后必须提醒:“是否上串联”最终拍板权仍在苹果。DealSite.co.kr 的报道与目前产业线索指向 2028 是一个“乐观但不莽撞”的窗口,但苹果的策略可能受成本、良率、产品线定位(Pro 先上?)、友商进度等因素影响而微调。同时,一旦苹果采纳,三星、京东方基本也会被拉进“多源供给”矩阵,避免单点风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