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儿硬核八卦:传闻称苹果要在 iPhone 18 Pro(2026) 上首发第二代自研蜂窝调制解调器——也就是传说中的 C2。要知道,苹果第一次把“自己做调制解调器”的试水是在 iPhone 16e 上用的 C1,而今年 iPhone 17 旗舰仍然靠高通;现在外媒名记 Mark Gurman(彭博) 抛出这条消息,意味着苹果在“更自给自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先回顾一下背景:为什么苹果要做自研调制解调器?
苹果的核心哲学之一就是“软硬深度捆绑”,A 系芯片、神经引擎、影像 ISP 都是自研的好例子。调制解调器(modem)关系到手机的联网能力、功耗与成本——长期依赖外部供应商既有技术受制风险,也有采购成本和谈判空间受限的问题。所以苹果想把这块“关键芯片”也攥在手里,不只是情怀,更是战略。🧩
C1 的现状与教训
C1 是苹果第一个量产上车的自研 modem(首发于 iPhone 16e),它能跑通网络、完成基本任务,而且在功耗表现上确实带来一定优势——也正因此 16e 能比同价位机型更省电一些。但 C1 并非完美无缺,所以苹果并没有把它直接推给主力旗舰,而是把旗舰继续交给高通,以稳住性能和网络兼容性。换言之:C1 是“及格的第一步”,不是终点。⚙️📶
那么 C2 会带来什么好处?
根据 Gurman 的线索,第二代调制解调器 C2 可能实现更高能效、更优数据处理(更低待机/通话能耗),从而带来两件用户最关心的事:更长的电池续航与更稳定的网络体验。再往外推一步——苹果自研的好处还包括系统层面更深度的优化(软硬协同省电、延迟更低、对未来自家 AI/联网功能友好)、以及长期成本控制(买别人的芯片贵,自己做前期投入大但可降成本)。💡🔋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调制解调器涉及庞大的基带软件、频段合规、全球运营商认证等生态链条,短期内要完全替代高通并不现实。C2 的目标更像是“逐步替换到旗舰梯队”,先把 Pro 机型作为试金石,再向其他型号推广。🔬
有趣的战略变化:苹果产品线也可能再洗牌
除了芯片,Gurman 还提到苹果可能在 2026 年调整 iPhone 发布节奏——基础款 iPhone 18 可能会被“下架式”逐步弱化,而苹果会先推出 iPhone “e” 系列(上半年),再在下半年放出 iPhone 18 Air、Pro、Pro Max(或以新命名出现)。换句话说,苹果正尝试在产品线上做“灵活试验”——把一些新技术先放到特定型号上试水(比如 C2 放 Pro),同时通过差异化机型控制量产风险。📆🔁
你怎么看?支持苹果“分步换芯片”的保守策略,还是觉得这只是噱头,真正影响用户体验的还是系统和续航优化?欢迎在评论区投票并留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