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 MacBook Pro 单风扇散热失守:峰值可达 99°C,热节流依旧是隐忧

近期 YouTube 频道 Max Tech 对 14 英寸 M5 MacBook Pro 与 14 英寸 M4 MacBook Pro 进行了同机身、同散热设计(单风扇 + 单热管)下的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在长时间多核负载的 Cinebench 2024 测试中,M5 的 封装功率(Package Power) 达到 21.81W,同时核心温度数据为 平均 98.95°C、最高 99°C、最低 99°C。相比之下,M4 在同样测试下出现了 更高的峰值温度(核心平均 ~100.9°C、最高 114°C),但功耗仅 18.4W
这意味着:M5 在同一散热设计下输出了更高功耗并将温度控制在 ~99°C 的上限,而 M4 则更容易突破 100°C 并出现更高的峰值温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高功耗但温度更低”的怪象?可能有两种解释

面对上述数据,有两种合理解释:

  1. 风扇曲线或散热策略调整:苹果可能对风扇转速曲线或风扇响应逻辑进行了优化,使得在高负载时风扇更积极地增加冷却,从而在提高功耗的同时降低峰值温度。🌀
  2. 导热材料与装配工艺改进:苹果或许在 M5 机型中采用了更优质的导热膏或导热垫(例如文中提到的 PTM7950),或者改进了散热接口的工艺,令热量更有效传导到散热器上。🧪

无论哪种解释,都说明苹果在不改变机身散热结构(单风扇单热管)的前提下,通过细节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温控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极限工况下的热节流问题。

热节流与现实影响:性能还是续航的取舍?

在 Max Tech 的实验中,M5 在多核基准中展示出更高的性能与更高的功耗,这也意味着在长时间高负载场景(如 Cinebench 渲染、视频导出、复杂多线程编译)中,若散热不足则不可避免地触发频率降级,以保护硅片与系统稳定性。即便 M5 在该测试中被控制在 ~99°C 以下,这已接近 SoC 的热设计极限;在更苛刻的混合负载(例如开启光线追踪的《赛博朋克 2077》)下,CPU 与 GPU 同时拉满时,温度可能进一步上升并触发节流,导致性能下降。🎮🔥

但也有积极面:在相同机身与散热架构中,M5 的运行温度普遍低于 M4,说明这代芯片在微架构或能效管理上确实有改进。换言之:M5 更强、更热,但苹果设法把“更热”控制在一个边界内。⚖️

M4和M5采用相同的散热结构

M5 是一步进化,但散热仍是瓶颈

M5 MacBook Pro 在性能与能效上展现出积极进步:单核与多核表现更强,同时在相同机身结构下将峰值温度控制在 约 99°C。然而,单风扇 + 单热管 的散热设计在极限负载时依旧不足以彻底避免热节流,尤其是在面向创作与游戏的高强度持续负载下。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稳定高性能的用户,未来的 M5 Pro / M5 Max(配备双风扇)机型 或者台式/更大尺寸机型或许才是更可靠的选择。📌

如果你正考虑是否升级:短期内若以日常使用或偶尔创作为主,M5 仍是值得考虑的性能提升;但若你依赖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负载,请关注带更强散热设计的高阶配置或等待独立评测结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