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等等党,恭喜你们,终于等来一个值得继续等的理由了: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真的快来了,而且它看起来不仅有大屏、屏下镜头,还可能是“没有折痕”的那种。
是的,iPhone Fold,不是传说中的UFO,不是专利图纸,而是实打实的“项目进入准备阶段”了。
如果进展顺利,明年年底,你就能花上 两万元人民币,买到一台“能像书一样打开的iPhone”。
至于值不值,我们先来看看它到底长啥样。
两块屏幕:内大、外精,还很“苹果”
根据知名数码爆料博主 @数码闲聊站 的说法:
- 内屏:7.76 英寸,2713 × 1920 分辨率,4:3 宽高比
- 外屏:5.49 英寸,2088 × 1422 分辨率,挖孔设计
- 内屏采用屏下摄像头,无打孔、无刘海,无干扰全屏体验
也就是说,内屏打开是一个接近小型iPad的画布,并且视觉上干净整洁,没有“前置摄像头突兀占位”,观感甚至可能超越Galaxy Z Fold系列和Pixel Fold。
而外屏依旧是挖孔方案,但分辨率和精细度也保持在高水准。
没有“折痕”?苹果打算一上来就硬刚
虽然“无折痕”听起来像某宝宣传文案,但这确实是目前业内对苹果这块可折叠内屏的最大期待。
郭明錤也补充表示:苹果从一开始就把“折痕”当成技术死敌,传闻他们正在测试一套全新的屏幕堆叠结构,目标就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痕折叠。
如果这事成了,苹果可能一上来就完成“从直板手机过渡到折叠屏形态的终极演出”。
解锁方式:Face ID、Touch ID、都不是?
关于解锁方式目前也有不少猜测:
- 外屏或许会保留 挖孔+动态岛+Face ID
- 内屏则可能 无任何面部识别组件
- 甚至有消息称苹果可能会选择侧边电源键上的Touch ID
原因也很现实:屏下 Face ID 还在实验阶段,可能率先登陆的是苹果在研的18.8英寸折叠屏iPad,而不是手机。到明年底前,这套技术是否能量产上车还得打个问号。
所以,iPhone Fold 很可能会是“一半Face ID,一半Touch ID”的混合型身份验证体验——科技与妥协并存的典型案例。
定价:2,000美元起步,信仰真能撑得住吗?
分析师 Jeff Pu 透露,这台折叠iPhone售价将达到 2,000美元+,也就是人民币接近 ¥14,999~¥19,999 区间。
嗯,你没看错,这是一台“买得起但可能不敢摔”的产品。
考虑到苹果的定价逻辑、产品稀缺性、加持M系芯片或AI能力、专属配件生态……最终可能会定在“买完不能套壳,用了不敢换”的高端信仰赛道。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iPhone Pro Max已经够贵了,那 iPhone Fold 可能会让你重新定义“奢侈品电子产品”。
这是折叠屏2.0时代的“苹果式暴击”
iPhone Fold 的意义不只是“苹果终于做了折叠屏”,而是:
👉 它可能真的没折痕
👉 它可能真的屏下摄像头+全屏
👉 它可能真的在“形态+体验”上甩开安卓阵营一大截
当然,价格也真的高得离谱。但如果体验真的“魔法”,果粉忍一忍,还是会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