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Pro 在 iOS 26 中添加了 PWM 闪烁禁用开关,使 OLED 显示屏对敏感用户更加舒适

据 MacRumors 报道,苹果将在 iOS 26 的「辅助功能 → 显示与文本大小」里加入一个全新的 “禁用 PWM(脉冲宽度调制)” 开关,首发在 iPhone 17 Pro 上。直白点说:过去 iPhone 的 OLED 在低亮度时,常靠“高速亮灭像素”来实现调光;对多数人这不成问题,但对一部分敏感用户,这种“看不见的闪烁”会带来眼疲劳、头疼、甚至轻微眩晕。新开关的目标,就是让系统启用不依赖闪烁的替代调光策略,把“闪”从根上拆掉。

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苹果第一次认真对待这件事?答案是——这是苹果首次在系统层面正面回应 PWM 引发不适,而且把入口放在人人可见的设置里,不再是“工程菜单”或“玄学偏方”。这在产品态度上意义很大。

小提示:社区里常见的自测法是——夜间拉低亮度、盯暗色界面 30 秒,看是否出现眉心紧绷、频繁想眨眼的冲动。如果你“有感”,这个开关值得优先尝试。

舒适与细节的“微取舍”:苹果这句风险提示怎么读?💡↔️

苹果同时留了一句“工程腔”:禁用 PWM 可能会在某些低亮度场景影响显示表现。把话翻译成人话,大致包括三点:

  1. 极暗亮度的“丝滑度”可能下降:亮度阶梯更可感,过渡没那么顺;
  2. 色彩/对比的细微偏差:在极低亮度的灰阶、暗部纯度上更容易察觉;
  3. 能耗与稳定性的局部代价:替代调光策略在少数区间可能略有功耗或一致性成本,但后续可通过系统版本迭代优化。
    论坛里的经验帖普遍认为,这是一笔“舒适度换极限细节”的账:对被频闪折腾的用户来说,可预期的细节妥协远比不可控的不适更容易接受;而对几乎无感者,默认保持现状也未尝不可。 

谁最该第一时间试?以及它会不会只给 Pro 用?📋

从人群画像看,以下几类用户优先建议开启
• 夜间低亮度刷机常出现酸胀或轻微头疼者;
• 长时间盯屏、偏爱暗色模式的文字/编程/资料阅读用户;
• 曾因频闪从 OLED 退回 LCD 的“回炉”用户;
• 经常在地铁、车内、夜间餐厅等低照度环境用机的人。
目前已确认 iPhone 17 Pro 提供此开关;iPhone 17、iPhone Air 入门款“有可能”跟进,但尚未板上钉钉。把它放在 Pro 首发并不意外:一来 Pro 用户愿意尝鲜深层设置,二来这也是常见的“功能渐进式放开”节奏。

同时别忘了这代硬件本身的“正面配点”:A19 Pro 与更强的相机系统已在路上。对于某些人,“更不累的屏幕”“处理器再快 10%”更有说服力;对另一些人,性能与影像的综合升级才是换机的关键因子。

从个体痛点到行业指标:一枚开关的外溢效应 🌐

把“抗频闪”做成系统级、可预期的正式选项,可能带来两重外溢效应:
其一,苹果有动力把它下放至更多机型,让“屏幕舒适度”真正成为所有人可用、可调的基础能力;
其二,友商也会被倒逼拿出更透明的抗频闪技术说明与测试标准,将“暗光舒适度”从社区口碑升级为可量化的对比维度——从“谁更亮”“谁更艳”,走向“谁看得更久还不累”。
当“尊重感知差异”成为主流设计哲学,手机的竞争将不止跑分、镜头、充电瓦数,还包括那些“长期陪伴的细节”:比如你凌晨两点的眼睛,或者通勤一个小时后的眉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