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o 今天为其高端有线家族再添一员:Signature S750。这款新品延续了品牌一贯的声音哲学——以声音细节与音乐性取胜——但在舒适性与单元设计上做出了显著改进。Grado 将新驱动单元、重新设计的耳垫和更轻的机身组合在一起,目标是为长时间聆听提供更少疲劳、更开阔的声场体验,同时保留 Signature 系列的解析力与动态表现。下面我们把重点拆成四个模块,带你快速了解 S750 的技术亮点、佩戴与做工、接口与布线策略,以及它在发烧圈的定位和潜在表现。🔍
全新驱动:50mm 单元的材料与表现升级 🎚️
S750 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全新设计的 50mm 驱动单元(S2)。Grado 表示该单元采用碳纤维与纸质复合振膜,搭配轻量的铜铝音圈,这样的材料组合旨在实现刚性与瞬态响应的平衡:碳纤维提供刚性和快速回弹,纸质复合则带来自然的中频延伸与温暖质感。标称阻抗为 38Ω,频率响应跨度从极低的 6Hz 延伸到 46kHz,这意味着厂方把目标放在既能还原低频力度又能呈现超高频细节的“全频还原”上。
技术上值得注意的是,Grado 在单元振膜与音圈材料上的选择并非单纯追求极端线性,而是为了在动态与“音乐感”之间找到折中,这也符合品牌长期偏爱“有生命力”的声音调校路线。对于音响发烧友而言,这类单元往往在乐器层次与人声质感上更能打动人心。🎶
佩戴体验:更轻、更近耳、更舒适 🛋️
S750 在佩戴细节上做了明显调整:整机重量 460 克,比上一代 HP100 SE 轻约 10%,头带采用更深的填充但宽度略窄,这在视觉上更修长而在长时间佩戴时减轻压迫。更重要的是,全新的耳垫结构并非仅为舒适而生:Grado 将耳垫设计为缩短耳朵到驱动单元的距离,并在耳垫环上增加“八个精密切割的缝隙”以改善气流,意图扩大主观声场并减少被动箱体内的驻波。厂方称这种布局能显著降低长时间聆听时的疲劳感,让用户在进行数小时监听或欣赏时更从容。
这样的设计思路在高端监听与发烧耳机里并不少见:通过减小耳道与单元的物理距离,可以改善瞬态响应与声像定位;而精细的气流控制则有助于低频的清晰与量感控制。对长时间工作在监听或混音场景的用户,这些改动尤为实用。🔊

接口、线材与扩展:标准化与高端化并行 🔌
S750 随机标配一条 六英尺(约1.8米)金色编织线,线材通过 4 针平衡迷你 XLR 接入耳机,另一端是 6.35mm 单端插头。线缆可拆卸是 Signature 系列的一贯便利设计,Grado 也计划推出更多线材与端接器以满足不同放大器或桌面音源的需要。
这种连接策略体现了两个信号:一是定位明确——S750 面向桌面高保真与台式放大器使用场景;二是可扩展性强——发烧友可以根据设备更换平衡或单端线缆,调校系统匹配。对于追求极致链路一致性的用户,这一点尤为关键。🎛️
定价、上市与市场定位:谁会为它买单? 💸
Grado 表示 S750 将于 2025 年 11 月 正式上市,建议零售价 $1,695 / £1,695(约合 3,470 澳元)。这一价格把它牢牢置于高端发烧耳机范畴,面向那些既重视声音还在乎佩戴舒适与长时监听体验的发烧友、音乐制作人与专业听音师。
相较于 Grado 既往产品(如 HP100 SE),S750 更强调“可用性”与“长时间体验”,这是品牌走向更成熟监听工具的一次信号。考虑到它采用了更轻的机身、可拆卸线材与新的驱动材料,价格虽高但在同级别竞品中仍有其吸引力,尤其是对忠实 Grado 粉丝与追求“传统味+现代工艺”混合音色的用户群体。🎧

规格摘要(一览)
- 驱动单元:50mm 碳纤维+纸质复合振膜(S2)
- 阻抗:38Ω;频响:6Hz–46kHz
- 重量:460 克;可拆卸线缆,4 针平衡迷你 XLR → 6.35mm 单端
- 上市:2025 年 11 月;价格:$1,695 / £1,695
传承与进化并重
Grado S750 并非脱胎换骨的产品,但它在驱动材料、气流管理与佩戴人机工学上的细腻改良,显示出品牌对“长期聆听舒适性”与“声音表现平衡”双重诉求的回应。它不会以极端技术卖点博眼球,而是通过细节升级提升日常使用体验——这恰恰是许多发烧友在现实使用中最看重的地方。如果你是追求“听感自然、细节丰富且能日常使用”的高端用户,S750 值得纳入考虑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