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手机的设计潮流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套路:通常一家大厂(比如苹果)搞出全新的设计,引发争议却大卖,随后其他厂商一哄而上竞相效仿。然而2025年这一规律被打破了。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巨头都尝试推出超轻薄的旗舰手机,但市场反应大跌眼镜。三星的 Galaxy S25 Edge 和苹果的 iPhone Air 闪亮登场时引起过一阵话题热度,但这种热度没能转化为持久的销量。两款机型上市后的销售数字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行业内一片观望之余,不少原本打算跟风推出轻薄机型的厂商也开始犹豫起来——就连你心里可能也在嘀咕:超薄手机难道真的要凉凉了吗?
大多数人看衰超薄手机
我们的读者投票结果似乎印证了这种悲观情绪。我们在最近几周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询问大家是否认为超薄智能手机有未来。结果显示,略高于半数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觉得超薄手机注定没戏。然而,仍有将近46%的人持乐观态度,认为这类超薄设备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意见出现了分歧,但至少可以肯定,超薄手机的发展前景并非明朗,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并不看好它。
为什么这么多人唱衰超薄手机?其实道理不难理解。回顾这几款超薄旗舰机本身的表现,就能找到答案——为了极致纤薄的机身,它们做出了诸多妥协:
- 续航缩水:电池容量是首当其冲的短板。Galaxy S25 Edge 因为要控制机身厚度,只塞进了3900mAh电池 (比同期常规版S25少了整整1000mAh),结果续航相当不理想,重度使用者一天恐怕要充电两次。iPhone Air 也类似,为了轻薄牺牲了电池容量,首代仅配备约3100mAh电池,续航能力令人堪忧。
- 相机减料:超薄设计限制了相机模组空间。三星 S25 Edge 只配备了两颗后置摄像头,主摄虽有2亿像素但为了省空间采用裁切变焦,影像能力比起自家Ultra旗舰逊色不少 。苹果的 iPhone Air 更绝,后置砍到只有一颗4800万像素主摄。相机配置的大幅缩水使得拍照发烧友对这些轻薄机型敬而远之。
- 性能受限:过分追求纤薄还带来散热和手感方面的问题。机身薄意味着散热堆叠空间压缩,长时间高负载使用时往往机身发烫、性能降频,这是轻薄付出的代价。另外,只有5毫米厚度的机身在握持时反而可能割手,过薄的中框也令结构强度打了折扣 ——曾有人担心iPhone Air会不会像当年的“弯曲门”一样脆弱。
- 定价偏高:最后一点现实但致命——这些超薄旗舰卖得贵却不够全面。以三星 S25 Edge 为例,首发售价高达7999元(已经踏入顶级旗舰价位),但配置上电池、小模块都妥协了,性价比自然不高。苹果 iPhone Air 定价同样不菲,却用上了“残血版”A19芯片 和单摄方案,不少消费者觉得花这么多钱却买来一个各方面都有明显短板的手机,实在不值。当一款超薄机以接近旗舰的价格出现时,消费者难免拿它跟真正的全能旗舰做比较,其弱点就被无限放大,定位变得非常尴尬 。
种种因素叠加,让超薄手机目前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发布时大家惊叹“真薄真酷”,实际购买时却纷纷转身挑了电池大、相机好的机型。难怪有消息称,三星已经打起退堂鼓,考虑砍掉下一代 Galaxy S26 Edge 的开发计划 ;苹果这边也在重新评估 iPhone Air 系列的策略,甚至可能推迟原定的 iPhone Air 2 发布;就连一些本想试水轻薄概念的国产厂商,这会儿也偃旗息鼓,把研发资源转投别处去了。这幅光景,说超薄手机“凉了”似乎一点也不夸张。
或许还有希望
话说回来,超薄手机真的注定走入死胡同了吗?未必见得。至少还有将近一半的用户对它抱有期待,而我本人也愿意站在这少数派一边。尽管首轮尝试不尽如人意,我们已经看到其他厂商开始吸取教训,尝试解决超薄机型的痛点。例如摩托罗拉推出了 Edge 70,华为发布了 Mate 70 Air——这些后起之秀在轻薄的同时想办法装进了更大的电池,价格也相对亲民,据称电池容量和续航都有所提升,定价不到前两者的一半。可见只要方向对头,超薄机并非毫无前途。现代处理器的能效在不断提升,未来的超薄手机或许不需要过度牺牲续航和性能,就能把厚度做到令人惊叹的地步。

那么,超薄手机要如何重燃消费者热情呢?无非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 电池续航:这是硬需求,哪怕机身厚度增加一两毫米,也必须换来更体面的续航表现。电池做大一点或者提升充电速度,才能打消用户对超薄机一天多充电的不满。
- 摄像头和性能:尽可能缩小与顶级旗舰的差距。哪怕做不到三摄全开,至少也该提供主流的拍摄体验,否则爱好拍照的用户直接就放弃了。同理,散热和性能调校也要跟上,不能一玩游戏手机就烫得烤手。
- 价格:既然卖点是设计轻薄而非性能堆满,那定价不妨亲民一些。降价永远是提升吸引力的杀手锏之一 。当超薄机型的价位更加合理,消费者会更愿意为了颜值和手感去妥协部分配置。
当然,指望苹果和三星这样的高端品牌去大幅降价不太现实,但我们有理由期望他们在第二代超薄手机上拿出真正的改进。若能在保持纤薄的同时带来更大容量电池、改进散热、提升相机实力,那么超薄机型的吸引力必将大增 。再配合芯片每年迭代带来的能效提升,未来的 iPhone Air 2 或 Galaxy S26 Edge 说不定能减少许多前代令人诟病的妥协,在市场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超薄手机不一定要成为畅销产品
退一步讲,就算超薄手机始终只能讨好小众,也未尝不能存活下来。毕竟小屏手机、游戏手机这些细分品类不也是一样存在吗?对于任何厂商来说,轻薄机型未必要卖出比 Pro 和 Ultra 主力旗舰更多的量,只要销量能覆盖研发和生产成本,并且还能作为形象工程展示创新设计,就已经足够支撑这个产品线继续下去了 。说白了,超薄手机可以成为一个小而美的系列,服务于那部分对便携外观情有独钟的消费者,而不是去硬碰硬挑战主流旗舰市场 。
苹果和三星过去都有坚持小众产品线的先例。苹果的 iPhone Mini 和 iPhone Plus 虽然销量不算亮眼,但不也各自坚挺了好几代才退役嘛;三星更不用说,产品线之庞杂几乎覆盖了所有尺寸、价位和定位,只要有细分需求,它就勇于去尝试填补市场空白。相信对于轻薄旗舰这样的新思路,两大巨头也不会轻易宣判死刑。或许暂时的挫败只是为了换取将来更成熟的产品形态。也许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用上厚度只有5毫米却同样强大的手机——在那之前,别急着把超薄手机一棒子打死,它还在进化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