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现在,手机圈关于“谁更快”的吵架堪比奥运会开幕式——每一家厂商都拿着自己的数据、自己的测试视频和一堆表格来证明自家狗粮更香。最近又有热闹:YouTuber PhoneBuff 做了一轮针对 iPhone 17 Pro Max(A19 Pro)和 Galaxy S25 Ultra 的连续速度实测,结论很有讨论价值——在这次多轮连续场景的跑法里,iPhone 17 Pro Max 在多数轮次表现优异,但在三轮关键对比中确实落后于 Galaxy S25 Ultra。😮💨 这并不是“苹果完败”的结论,而是“某些场景三星优势明显”的现实写照。下面我们用不咸不淡的八卦式笔触,带你把这事儿吃透。
测试到底怎么做的?别被“跑分”耍了 🎬
PhoneBuff 的测试方式并非单纯跑个 Geekbench 就结束,而是把一系列常见应用和任务(包括打开应用、切换任务、重跑多任务以及视频导出等)按固定顺序连续两圈执行,目的是模拟一天之中“反复切换和重复使用”的真实场景。这样的考法能暴露系统调度、内存管理、I/O 速度和热管理等方面的真实水平。需要强调一点:在这次测试中,iPhone 17 Pro Max 在绝大多数轮次里仍然胜出,但在三个APP(其中包括一次视频导出和几次关键应用冷启动)上,Galaxy S25 Ultra 换作“反超”。第一圈,iPhone 17 Pro Max 用时 2 分 16 秒,而 Galaxy S25 Ultra 仅用了 2 分 2 秒,落后整整 14 秒;第二圈里,两机差距缩小但仍在,iPhone 用时 47 秒,三星 49 秒(这里第二圈三星微输但整体仍是三星稳住领先)。这些数字说明什么?简单说:在“应用冷热切换+后台管理”这套测试里,S25 Ultra 的系统调度在实战中更合拍。这三轮的失利是导致整体看起来三星领先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多数轮次苹果赢,但关键三轮被三星赢走”这种局面?🤔
背后的原因其实很技术也很现实:iPhone 的 A19 Pro 在瞬时算力、图形处理等方面依旧强劲,这让它在许多短时任务中领先;但连续多轮的测试更考验系统如何在高负载下分配资源、管理缓存和调度 IO。Galaxy S25 Ultra 虽然芯片型号不是最新一代,但三星对 One UI 的长期优化、针对应用启动的预热、以及可能更激进的功耗/性能调度策略,在某些重负载或长链路任务中能把优势“打包体现”出来。换句话说:苹果赢在峰值算力,三星赢在长跑战术。🏃♂️💨
视频导出、应用冷启动这些“真香”场景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关心?🎞️
很多用户的日常并非只刷短视频或者看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爱玩重度应用、常跑多窗口的读者,会被视频导出、编辑缓存和应用切换效率这些事影响心情和效率。PhoneBuff 那三轮三星取胜的关键就在这些“重度连续场景”。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流程里有大量视频、长时间录制或反复切换编辑工具,那么 S25 Ultra 那几秒钟的赢面,可能就变成日常效率的一部分。反之,如果你偏向社交、拍照、偶尔游戏,iPhone 的旗舰单次响应优势更能带来“爽感”。📱💼
厂商、用户与“更新魔咒”——别忘了软件也会改变战局 🔧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系统更新可以改变比赛结果。iOS 26 的早期 beta、One UI 的后续补丁,都可能对同一硬件带来显著体验提升或退步。PhoneBuff 的测试只是某一时间点的“快照”。厂商在新机发布后会不断打补丁优化、修复热管理和后台策略,这意味着你现在看到的视频结论有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后被改写。买新机的人常常忽视这一点:首发跑分与六个月后的使用感受未必一致。🔄
概括起来:PhoneBuff 的这次测试表明,iPhone 17 Pro Max 在多数轮次里依然占优,但在三轮与多轮连续场景中的关键项目被 Galaxy S25 Ultra 拿下,导致视频最终呈现出三星“整体领先”的印象。重点在于理解“多数轮次苹果胜出,但关键三轮三星胜出”这一事实,而不是把测试当成绝对裁决。对消费者而言,选机应以自身使用场景为核心:是追求拍照+短时流畅,还是偏向长时间创作与多任务?答案不同,选择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