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M4 Pro 在 GPU 砍下高通头牌,未来 ARM 笔记本谁主沉浮?

苹果又在性能赛道上给对手“上了一课”——但高通也不是吃瓜群众。 最近一组来自 ComputerBase 的基准测试把一盘看似明朗的天下搅得更复杂:在多项 GPU 综合基准(3DMark)中,Apple 的 M4 Pro 居然以大幅优势击败了高通最新的骁龙 X2 Elite Extreme(以下简称 X2E Extreme),最高差距达 45.7%。这对一直宣称要在移动/轻薄 PC 领域与 Apple 正面对话的高通来说,无疑是个现实提醒。📈🔥

GPU 对决:M4 Pro 在图形基准中占上风 🎮

ComputerBase 在两项 3DMark 测试中给出了直观而刺眼的结果:

  • 3DMark Steel Nomad Light Unlimited: 骁龙 X2 Elite Extreme — 22,946 分;M4 Pro — 33,434 分M4 Pro 领先 45.7%
  • 3DMark Solar Bar Unlimited: 骁龙 X2 Elite Extreme — 5,687 分;M4 Pro — 7,817 分M4 Pro 领先 37.45%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在图形密集型任务与 GPU 加速应用上,M4 Pro 的图形表现已经远超这代高通顶级芯片。即便高通把参考板的功耗上限调高、频率拉满以争取更好成绩,依然难以撼动 Apple 在这类工作负载中的领先地位。你可能会问:这是否意味着搭载 X2E Extreme 的笔记本会成为“烫手山芋”?未必——但确实提示了一个问题:厂商在追求原始帧数时,是不是在牺牲功耗与续航?大多数用户在购买笔电时,是否更看重“GPU 峰值”还是“日常续航”?💬

计算性能与能效:高通在 CPU 赛道仍有话语权 ⚙️

好消息是,X2E Extreme 并非在所有测试中处于下风。几组 CPU 与综合算力基准显示,高通在“纯计算”场景里仍有亮点:

  • Geekbench 6.3: 骁龙 X2 Elite Extreme 单核 4,072 / 多核 23,693;M4 Pro 单核 3,822 / 多核 22,550。按此对比,X2E Extreme 在单核与多核上分别领先约 6.53% 与 5.07%
  • Cinebench 2024: 报告中给出的数据是骁龙单核 161、多核 1,964;M4 Pro 单核 161、多核 1,679。文中提到 M4 Pro 在某次单核测试中胜出 7.45%(这一点或许与样本、设置或驱动不同有关),但总体看,X2E Extreme 在 CPU 运算上并不逊色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工作更多依赖于单/多核 CPU 计算(例如编译、数据处理、某些生产力软件),搭载 X2E Extreme 的设备依然能交出漂亮答卷。这让人不得不思考:在笔记本选择上,用户该如何权衡——是把目光放在 GPU 峰值,还是更看重 CPU 每瓦性能与续航?🧐

工程样机 vs. 量产机:基准背后的现实差异 🔧

需要提醒的是,ComputerBase 的测评使用的是“高通参考设计”工程样机,板载功耗一度被设置得比较高以发挥最大性能。工程样机的成绩并不总能完全等同于零售版笔记本的日常表现;厂商在量产时往往会为热控、散热口径、风扇噪音与续航做折中。因此,尽管 X2E Extreme 在 Geekbench 上看起来很强,最终用户手里的成品笔记本在实际游戏与创作场景中的表现,仍会受到散热设计与功耗策略的决定性影响。

谁更有优势?未来走向何方? 🏁

总体来看,这组数据传达了几个清晰信号:

  1. Apple 的图形实力(尤其是 M 系列)继续扩大优势,即便是“中端”定位的 M4 Pro,也能在 GPU 基准中给对手沉重一击。
  2. 高通在 CPU 基准仍有亮点,X2E Extreme 的单/多核表现非常强劲,说明其在通用计算性能上有竞争力。
  3. 最终用户体验将由整机设计与功耗策略决定——单纯看 SoC 基准只是参考,散热、驱动优化与软件生态缺一不可。

最后,把问题留给你:你在购机时更在乎“图形性能”还是“续航与热控”?是愿意为了玩得更爽而牺牲续航,还是偏好全天候稳定输出?或者你希望厂商能做到二者兼得?在评论里抛出你的天平与理由——我们一起把这个话题掰开了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