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小米 17 系列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 小米 Sound 2 Max,并把它定位为“小米迄今为止最高端的扬声器”——售价为 1999 元。这是一台看起来既像家居艺术品又像小型监听站的蓝牙音箱,带着“小米要认真做发烧”的意味登场。🎧🏠
设计与做工:简约也可以很“豪华”
Sound 2 Max 采用一体式压铸铝机身,走的是极简包豪斯风格;白色外观配合可更换的磁吸式前面板(木质、织物或金属),既有现代感也易于与客厅风格融合。随箱还附赠预接线金属支架和全彩线性氛围灯条,提升摆放的“舞台感”。重量 8.1 kg、体积也不小,显然不是移动便携型,而是要在固定空间里发挥实力。
小米这次在外观上并没有走花哨路线,而是将重点放在材质和细节上。你会因为它的外观而把它摆在客厅显眼位置吗?还是更在乎音质本身?(这问题随手就能掀起一波争论😏)
声学配置:三分频、对称 MTM 布局与“计算音频引擎”
硬件上,Sound 2 Max 搭载专业级三分频系统:两个 4 英寸 30W 低音单元、一个 4 英寸 30W 中音单元与一个 1.5 英寸 10W 高音单元,采用对称 MTM(中音-高音-中音)布局,并配合同轴中高音设计,目标直指声音融合与相位一致性。官方标注频响 47Hz–22kHz、最大声压 101dB SPL。
除了物理单元,小米还内置所谓 “计算音频引擎”,提供经典、人声与专业监听三种模式,并且有六级均衡可调,显示小米希望用户既能获得“即插即听”的好感,也能做精细化调音。对于追求声音细节的发烧友,这套组合够不够“入门发烧”呢?很多人会拿来与同价位的传统 Hi-Fi 设备比较,这里会是辩论的出口。

连接与功能:既是扬声器,也是智能中枢 📡
连接方面,Sound 2 Max 支持 蓝牙 5.2、双频 Wi-Fi 6、RCA 模拟输入与 USB-C 数字输入,并可与另一台 Sound 2 Max 配对为立体声,或最多连四台组成 4.0 无线环绕声系统;另售 299 元的小米无线音频连接器可将延迟降至 64ms,并支持杜比解码,这对家庭影院使用场景十分重要。你会因为想要低延迟而买那个 299 元的配件吗?很多玩家和影音爱好者的答案会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Sound 2 Max 集成 HyperOS 系统,内置“超级小爱”语音助手,支持大模型 AI 交互、多轮对话与自然语音响应,能成为智能家居的枢纽并兼容 QQ 音乐、网易云与喜马拉雅等流媒体服务。它还支持 小米 Mesh 2.0,能作为智能家居中枢使用——这意味着它不是单纯的音响,而是包含了音频播放、语音交互和智能联动的综合设备。对于重度小米生态用户而言,这是个加分项;但如果你不在小米生态里,这些智能优势又能发挥多少价值,就是另一个讨论点了。🤖🏡
场景与定位:家用 Hi-Fi?还是智能音箱?
1999 元的价格,把 Sound 2 Max 放在了“高端家用”而非“顶级发烧”区间。它有着专业三分频的硬件、灵活的配对与环绕能力、并内置 AI 语音与 HyperOS 生态,这使得它适合客厅主音箱、桌面监听甚至轻度家庭影院场景。如果你的需求是“一个既能听歌又能控制智能家居的主机”,Sound 2 Max 很可能正中靶心;但如果你是音响发烧友,追求极致的解析力或外接高级 DAC/放大器组合,可能还是会去考虑更专业的品牌或器材。你更愿意买一台“多能手”还是专注音质的“纯发烧单元”?这个选择会直接决定你的购买倾向。🎚️

实用建议与购买参考
小米这次把“硬件面积”和“软件能力”都往前推了一步:硬件上是三分频与对称布局、低延迟配件与多台组网;软件上是 HyperOS、AI 助手与流媒体适配。对于愿意在智能生态里沉淀的用户,1999 元换来的是“一台能听能控还能联家居”的设备;如果你只是想买个高性价比便携蓝牙音箱,那它的体积与功能可能超出需要。最后:如果你已经是小米生态用户或追求一体化家庭影音体验,Sound 2 Max 值得试试听;如果你是纯粹的声学发烧友,建议现场试音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