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还在为“手机要不要上 1 英寸大底”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底层架构那头已经按下加速键。Arm 刚刚放出新的移动计算平台 Lumex,内含全新 C1 系列 CPU(C1-Ultra / C1-Premium / C1-Pro / C1-Nano)和全新 Mali-G1 Ultra GPU。简单一句话:这套新架构把设备端 AI 的算力和能效都往上拉了一大截,而第一批可能采用它的旗舰芯片就是传闻中的 Exynos 2600。📈
Arm 的招牌升级:5 倍 AI、3 倍能效
Arm 在这次更新里把 AI 能力直接搬进了 CPU 内核,使用新指令集里的 可扩展矩阵扩展 2(SME2),官方说法是:
- AI 性能“可达 5 倍”提升(用于摄像头处理、音频生成、视觉计算等日常 AI 任务);
- 能效比之前方案提升 3 倍,闲置时漏电更少;
- C1-Ultra 比上代(Cortex-X925)单核性能提升约 25%;而 C1-Premium 在面积上做了极致压缩(小 35%),适合高密度设计。
换句话说:厂商能在更低功耗下跑更复杂的本地 AI 模型,像是更聪明的相机降噪、更实时的音频生成、更智能的 UI 预测——这些从“云端智能”往“设备端智能”搬活动的好处,用户体验能立竿见影。🎯
GPU 也不含糊:光追帧率 +40%?
除了 CPU,Arm 还给 GPU 做了升级。Lumex 平台的 Mali-G1 Ultra 在光线追踪(ray tracing)方面据称能提升 约 40% 的帧率,同时还有“原生画质提升”功能来兼顾画面质量与流畅度。对于手机游戏、实时渲染、AR/VR 场景,这意味着更平滑、更逼真的视觉表现。🎮🌈

Exynos 2600:2nm、RDNA-系 GPU、和桌面级跑分对标?
结合泄露与业界消息,Exynos 2600 很可能:
- 使用三星先进代工的 2nm(GAA)工艺 量产;
- 内核组可能采用 Arm 的 C1-家族(含 C1-Ultra);
- GPU 端可能搭配 AMD 基于 RDNA 架构的 Xclipse 950(传闻);
- Geekbench 6 泄露分数显示 单核约 3400 / 多核约 11200,已与 A19 / A19 Pro 的表现持平甚至接近。
这几条放在一起看,意味深长:端侧 AI 与图形的跃迁,可能不再只是小幅优化,而是平台级的跨代飞跃。而三星若把这套组合量产并装进 Galaxy 旗舰,三星在性能竞争上的话语权会更强。🏎️
谁会先吃到这波红利?
Arm 明确表示包括苹果、三星、联发科等厂商都在把 AI 加速集成到新一代移动芯片。业界消息也指出,荣耀、Vivo 与三星的高端机型在未来数月内可能采用 Lumex 的技术栈。因此,未来几代旗舰机上,AI 能力的提升将是常态而非噱头。📲
三星方面,Exynos 团队负责人 Nak Hee Seong 的表态也很明确:三星期待借助与 Arm 的合作,把“设备端 AI 的边界”推远,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快速、更高效”的体验。官方口吻虽然是常规公关,但背后反映的是产业链上游在技术路线上的明确选择。🧭
但别忘了:跑分 ≠ 最终体验
尽管 Geekbench / 合成跑分看起来很抢眼,但我们得保持一份理性:跑分代表的是片段化场景下的峰值或近峰值表现,真正能否把 AI 能力转化为日常场景的长时体验,还要看:
- 手机厂商如何做系统级的调教与功耗策略;
- 散热设计是否能稳定支持高性能长时间运行;
- 应用生态是否能快速适配并利用这些新指令集与加速器。
换言之,Arm 给了“更强的工具箱”,能不能把房子盖得更好,还是要看手机厂家的设计水平。📐
Arm 的 Lumex 平台把 AI 加速从“外设 NPU”逐步融进 CPU,带来 5× AI 性能提升、3× 能效改善,再配合 Mali-G1 Ultra 的渲染增强。Exynos 2600 很有可能率先试水这套组合(2nm、可能带 Xclipse GPU、并有接近 A19 的跑分),未来旗舰机的“聪明程度”与图形表现都可能迎来明显升级。但别被跑分迷惑,真正体验还取决于厂商把这些能力如何落地到产品与生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