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来自业内爆料人的消息把下代主机话题又掀起来了——知名 AMD 泄密者 Kepler L2 在 NeoGAF 上放料称:微软下一代主机(俗称 Xbox Next)可能会内置传闻中的 Magnus APU,并且支持第三方商店(如 Steam、GOG)。听起来是玩家的福音?但后面有个“惊喜”:这可能会把主机定价推高到 PlayStation 6 的两倍左右。与此同时,向下兼容(即运行上一代 Xbox 游戏)据称只会在 Xbox 主机上实现,而不会在 PC 端实现,原因牵涉到发行商授权与许可证转换的法律灰色地带。⚖️
为什么会“贵出天际”?成本与分成的双重压力 💸
Kepler L2 的逻辑很简单也很现实:
- 如果 Xbox Next 真支持第三方商店,微软就可能放弃对每款游戏抽取 30% 的统一佣金(这是传统商店的分成模式)。
- 同时,Magnus APU 被传是相当强大的大芯片,制造成本不低。
要同时覆盖这两项成本(卖硬件吸引用户、又不给平台抽成),理论上微软要么在硬件上亏本、要么把价格给用户——看起来他们可能会选择把成本向消费者转嫁。于是,就有了“价格可能高达 PlayStation 6 两倍”的传闻。🔺
请在评论区投票:如果 Xbox Next 真要比 PS6 贵两倍,你会为了第三方商店与更强的 APU 买单吗?🤔
向下兼容为什么“上主机不下 PC”?法律与许可证的老问题 📜
Kepler L2 还指出,虽然技术上把 Xbox 游戏放到 PC 上运行(比如通过虚拟机)是可行的,但发行商通常不会同意把 Xbox 的游戏许可证直接转换为 PC 许可证。换句话说,哪怕微软想把向下兼容搬上 PC 面面俱到,发行方的商业条款、授权结构会成为大山。因此,向下兼容功能很可能只在 Xbox 主机层面实现,而不是在 Windows/PC 生态中普及。🧱
第三方商店来了是“解放”还是“隐形捆绑”?🛒
支持 Steam、GOG 等第三方商店,理论上能给玩家更多选择、更低价格、更开放的生态,这当然是好事情。但要注意:
- 第三方商店会带来技术整合和安全测试成本;
- 对微软而言,如果不抽成,怎样赚钱?要么硬件涨价,要么靠服务(订阅)和独占内容回本。
所以,这一切看似“开放”的背后,玩家的钱包可能比想象中更先被“开放”。你认为“开放平台”值得为此多掏钱吗?留言说出你的“价位底线”。💬
索尼会坐视不管吗?两家走不同路线 🎮
消息还提到,索尼方向明显不同:PlayStation 6 可能更专注 4K 120FPS、显著光线追踪提升,而且目标是控制成本、保持性价比;同时索尼被传也在做便携机方案,力争在多形态上覆盖玩家。换言之,未来两大阵营可能分道扬镳:微软走高度开放(第三方商店+高端 APU+可能高价),索尼走“性能/性价比并重、生态封闭但优化”的路线。谁更胜一筹,还得看最终价格与软件阵容。🏁
有钱能使鬼推磨,但玩家愿不愿买单才是答案
目前这些都是来自 Kepler L2 的泄露与推论,技术上与商业上都有很多变数。真实情况要等官方与更多独立信息来验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 如果微软真把第三方商店和强大 APU 放在一台主机上,价格势必上浮;
- 向下兼容能否拓展到 PC,很大程度取决于发行商是否愿意调整许可证策略;
- 对玩家来说,选择不再只有“性能 vs 平台”,还要考虑“开放 vs 价格”。
你要是开发商,你会把 Xbox 游戏授权给微软,让它在 PC 上运行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