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二十多年前曾经拥有一部索尼手机可是身份的象征,给人一种高端又用心的感觉。然而如今,这份情怀早已冷却🥶。索尼的 Xperia 品牌成了错失潜力的典型案例:定价过高却缺乏诚意,功能有余但体验不足,而且想买都难买到。新品发布搞砸,市场份额蒸发殆尽,这些失误不只是一次意外,而更像是一场缓慢的崩塌。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在于索尼何时解决问题,而在于他们是否还有心思去尝试🤷。
所有正确的部分,却没有愿景
索尼其实手握着称霸市场的“王炸”。它几乎什么都有:自家的 Bravia 屏幕面板以色彩精准闻名,影像部门产出的相机传感器不仅自给还卖给友商,音频部门更是有拿奖拿到手软的 Walkman 随身听和 WH-1000XM 系列降噪耳机🎧。更别提索尼根深蒂固的娱乐生态——无数人从小到大客厅里有索尼电视,口袋里装索尼随身听,电视机下摆着索尼的 PlayStation 游戏机。这些要素本可以成为 Xperia 称霸手机圈的杀手锏。
想象一下,一部手机如果拥有 Bravia 校准的顶级显示屏、Alpha 相机团队调校的旗舰摄像头、深度整合的 PlayStation Remote Play 游戏功能,以及由 WH-1000XM 耳机工程师打造的发烧级音效,那该多惊艳🤩!在这个生态系统决定用户忠诚度的年代,索尼本可以把自家的优势整合起来,打造出让对手汗颜的手机——可惜索尼从未真正做到这一点。
反观苹果,当年不过是一家卖电脑的公司,却把 iPhone 打造成了一个万亿美元帝国的核心,AirPods、Apple Watch、Mac 等产品无缝同步,软硬件生态紧紧把用户拴在苹果的船上。短短几年,苹果成为智能手机、耳机和可穿戴领域的领军者。再看三星,也在努力将 Galaxy 手机、电视、耳机、平板等产品紧密集成,形成自己的生态闭环。相比之下,索尼明明起步更早,牌更好,却硬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究其原因,不知是僵化的企业文化作祟,还是源自索尼高层的盲目自信。索尼的移动部门仿佛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在这个巨头公司内部有无数潜在合作资源却从未真正利用。消费者当然看在眼里。Xperia 手机不仅和索尼自家的生态格格不入,在整个智能手机世界里也显得游离脱节。曾经让粉丝高呼“索尼大法好”的 Xperia,如今却令人不禁要问:索尼这是怎么了?🤔
Xperia 1 VII:高价换来失信
尽管索尼智能手机发布计划一向反复无常,但每次新品我还是会忍不住抱有一丝希望。每一次发布都感觉像一次机会——也许这次索尼能成,也许这部手机会让全世界见识到索尼的真正实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按理说,Xperia 1 VII 本应该是那款一雪前耻的里程碑式手机。理论上,它配置拉满:高通旗舰处理器、惊艳的4K屏幕、由 Alpha 相机团队赋能的软件级影像系统,还有媲美行业顶尖的超大内存。乍看之下,它应该是一部无可挑剔的梦幻旗舰。
但现实是,Xperia 1 VII 一上来就摔了个大跟头。早期用户等待的不是性能封神,而是反复的随机重启等严重故障。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索尼被迫在部分市场全面暂停了 Xperia 1 VII 的销售!最后折腾了好几天,在用户越来越愤怒的猜测声中,官方才证实罪魁祸首是电路板制造缺陷。索尼承诺会为受影响用户更换新机,可为时已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就算是巨头也折腾不起这样的失误。

更尴尬的是,对于许多索尼粉丝来说,问题不只是硬件缺陷,而在于他们压根买不到这款手机。Reddit 论坛上,很多来自欧洲的沮丧用户反映 Xperia 1 VII 发布几周后当地主流渠道依然无货可买。不是跳票,而是直接消失!索尼长期以来喜欢分地区、慢吞吞地零星上市手机,这种策略早就饱受诟病。以往也许还能糊弄过去,但现在越来越说不通了。试想,中国厂商推出新机往往也是本土优先,可人家好歹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做支撑。索尼却没有这种优势。日本本土市场规模根本不足以养活一个全球智能手机业务。缺席美国和欧洲这样的主要战场,索尼的手机再不济就真要变成死忠粉收藏的冷门玩物了。一款定价天花板却买都买不到的旗舰机,用户再有爱也只能心凉💔。高价低信,口碑和信任一朝毁灭,下一次还有谁愿意掏腰包?
从未出现过的 PlayStation 手机
论优势,地球上恐怕没有几家手机厂商能像索尼这样,手握一个响当当的游戏帝国作为后盾——没错,说的就是 PlayStation 🎮。游戏业务长期以来是索尼的金字招牌之一,粉丝群庞大又极其赚钱,在流行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索尼明明同时拥有 Xperia 硬件和 PlayStation 平台,却从未真正发挥过二者联动的威力。
诚然,早在十多年前索尼搞出过一个勇敢的尝试——Xperia Play。这款手机内置可滑出的 PlayStation 手柄,把智能机和掌机合二为一,在当年可谓创意十足,甚至有些超前。然而索尼并没有坚持下去,而是眼睁睁看着它胎死腹中。既没有结合 PlayStation Plus 服务、没有推出移动端独占游戏,也没有打造持续更新的 PSN 移动体验。最终,这个点子无疾而终,归于沉寂📵。
这就令人更加不解了。要知道,游戏机厂商的主要利润并非硬件,而是后续游戏和服务。而移动游戏早已成长为一个数百亿美元的庞大产业。苹果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2024年苹果的服务部门通过将 iPhone 打造成应用、订阅和各种经常性付费的中心,创造了超过 9000万美元的收入。移动游戏的风口下,苹果靠 App Store 和游戏订阅盆满钵满。
索尼本也完全有机会复制这种成功。设想一下,一款真正的“PlayStation 手机”本可以捆绑云存档、奖杯同步、专属的移动版 PS Plus 会员,以及主机级别的远程同乐功能。Xperia 本可以成为 PlayStation 品牌在移动端的自然延伸,联动自家的游戏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卖点。这样的手机,难道不香吗?!🏆🎮
然而索尼给我们的却是怎样的产品?一台 PlayStation Portal 掌上流媒体设备——售价200美元的“智障平板”:只能连 Wi-Fi,用它本身啥也玩不了,全靠串流主机游戏……在这个崇尚融合与便利的时代,索尼偏偏选择了割裂和倒退🙃。Xperia 再一次被排除在了本该由它引领的生态体系之外,沦为局外人。

(你觉得当年的 Xperia Play 如果继续进化,索尼手机今天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呢?欢迎留言讨论🎯)
从巨人到幽灵:索尼手机市场正逐渐消失
索尼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存在感不只是渐渐减弱,而是快要蒸发了👻,而我们有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索尼2023财报显示,其移动部门全年营收仅有区区 3.56亿日元。一年后,这一数字降至 2.99亿日元,到了2025年更是跌破 2.8亿日元。这可不是偶尔失足,而是持续的塌陷——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扭转颓势听上去与其说是大概率,不如说更像是一场白日梦。
把时间轴拉得更长,我们会发现下滑的轨迹更加触目惊心:2007年巅峰时期,索尼爱立信品牌手机年出货量高达 1.039亿部。两年后,当索尼推出自家首款安卓智能手机时,年出货量仍有 5300万部。但自那以后,销量犹如坐滑梯般直线下跌。到2020年,索尼全年手机出货量仅剩 290万部。
换个角度对比一下更为扎心:2020年,三星的手机出货量是 2.557亿台,苹果是 2.011亿台,而索尼呢?只占全球区区 1% 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美国市场,情况更加糟糕。除了 PlayStation 游戏机和索尼在音频领域的几款爆款耳机外,索尼手机在美国几乎毫无存在感,以至于多数市场调研报告里根本没有索尼这个名字。它通常被归类进「其他」那一栏。在苹果三星称王称霸的市场里,索尼手机只是个脚注而已。毕竟,连统计名单都进不去,就谈不上什么市场份额的涨跌了。
也许你会想:“索尼好歹在自己日本老家总该牛一点吧?” 但事实同样让人失望。2024年,苹果在日本拿下了近一半(49%)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而索尼呢?只有可怜巴巴的 6%,甚至还落后于夏普的9%——要知道夏普这牌子在日本国外几乎无人知晓。这意味着,就连在本土,索尼手机都早已被远远甩在后面。
索尼手机业务不光是在节节败退,简直是在被市场版图上抹去。从前那个如日中天的巨人,如今正在沦为隐形的幽灵😨。
见好不收,执念还是清醒?
如果索尼是一家激进的新创公司,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奋力抢份额,那它碰壁还能理解。但我们说的可是索尼。这家消费电子领域资历深厚、影像技术世界一流的科技巨头,本不该沦落到如此地步。问题或许已不在于索尼有没有能力翻盘,而在于他们是否仍有意愿去力挽狂澜。
事实上,业界早有“急流勇退”的先例。LG 曾是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却在 2021年做出了一个艰难但体面的决定:主动退出智能手机市场。LG 没有等到自己被市场边缘化到无人问津,利润摊薄到不值得做为止,而是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功成身退,对自家在行业中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知和决断力。
反观昔日的诺基亚和黑莓,这两个名字的结局就要凄惨得多。时代变了,它们却执拗地留在原地,试图苟延残喘——转型也好,授权也罢,最终仍免不了沦为历史书脚注的命运。很不幸,索尼眼下给人的感觉更像后者。
现实是残酷的。Xperia 1 VII 定价高达 1499欧元,比竞争对手 Galaxy S25 Ultra 还贵,却没能提供相应的用户体验、更可靠的供应或更长的软件更新支持。在这个价位上,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极高,而索尼的表现显然辜负了这样的高期待。另一方面,曾经索尼最强势的国际市场——欧洲,现在索尼似乎也在悄悄撤退中。2017年索尼在欧洲尚有4.8%的市场份额,如今却在无声无息中淡出这个曾赋予其全球信誉的舞台。
与此同时,索尼的影像传感器部门依然在欣欣向荣地赚钱。苹果、小米等众多手机厂商的相机传感器都来自索尼。或许,结局早已注定——“索尼手机”并不需要再去折腾改名换姓,或者赌上一切推出什么绝地反击的旗舰。它真正需要的是一场清醒的审视和断舍离。毕竟此时此刻,固守着一个日益萎缩的利基市场,以畸高的价格和蹩脚的上市策略苦撑门面,绝谈不上什么高瞻远瞩。
也许,对索尼来说,“放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与其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智能手机领域撞得头破血流,不如把资源投入到更擅长、更盈利的领域,比如继续称霸影像和游戏👑。毕竟,有时候懂得及时止损,比一味固执坚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索尼手机还有未来吗?🎲 你认为索尼应该孤注一掷坚持到底,还是学学 LG 见好就收,专心当好幕后英雄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