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有句话,叫“摩尔定律”不服老,但半导体厂商是真的服累!最新消息,三星宣布将1.4纳米芯片的量产时间表推迟到2029年,比原计划整整晚了两年!不少人还在盼着2027年用上“原子级别”工艺,结果一盆冷水泼下来,行业节奏直接慢了一拍。
这到底是三星掉链子,还是顶流大厂们都进入了“更理智、更持久的对决”?一起来唠唠!
三星“按下暂停键”:1.4nm让路,2nm先冲
先上时间线:原计划2027年,三星1.4nm批量开工,和台积电正面刚一波。现实呢?路标一改,现在明确2029年才上量产节奏。台积电表示自己还在原定赛道疾跑,已经宣布2025年3月要亮1.4nm技术。也就是说,短期内台积电又抢了个先。
这背后其实不难理解:三星3nm初期良率一度拉胯,市场反响平平,被台积电狠狠吊打。三星内部高层一看:冒进不行,先把2nm的“地基”打稳了再说。于是,战略路线就是,2nm优先,别再让“良率滑铁卢”重演。
目前三星2nm工艺良率已经摸到40%上下,虽然离台积电60%的“高分”还有差距,但好歹不再是曾经的“及格线保卫战”。有稳定的产品才能让客户敢大批量下单,也才能保证自家手机芯片和外部客户都用得上。
为什么“良率”才是真正的“终极战场”?🧐
我们常常看发布会都爱看“几纳米”“多少层EUV”,但其实行业最看重的,是“良率”——也就是每100个芯片里能有多少颗合格品。
良率低,意味着要么你得加价卖(客户不买账),要么自己亏钱补贴市场(血亏)。这就是为啥台积电能让苹果、高通、AMD、英伟达“死心塌地”,因为你下单100块芯片,不会只拿到40块能用的,其它的全是钱扔水里。
三星曾吃过苦头:3nm良率不到30%,被骂惨;2nm痛定思痛,反复调整工艺路线,提升产能利用率,直到能稳定批量供应。现在再急着冲1.4nm?很可能又要重蹈覆辙。所以这次三星选择“慢下来就是快”。
台积电领先,但也不等于稳赢🤷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的确风头无两,1.4nm、2nm时间表都很激进。但别忘了,台积电这几年也吃过“挤牙膏”的压力,比如3nm刚上时,苹果包场首发、良率也在爬坡,产能调度极其紧张。
此外,先进制程不代表高利润。越往小工艺走,设备投入、良率提升难度都是指数级增长。一个光刻机上亿美金,投入产出比远低于早年28nm、40nm的“黄金年代”。
而三星的思路有点“农民伯伯种地”那味:先把地里的麦子都收干净,再考虑扩种新田。现有的2nm产线和成熟节点(比如5nm、7nm),先保证高产能和高利用率,这样现金流稳健,有钱有底气搞研发。
芯片产业“去冒进化”?这不是坏事
过去十年,半导体行业是“急疯了”的跑马圈地模式。你三年我两年,赶工比谁快,客户也“追新癖”上头。但代价就是动不动砸几百亿投新厂、全球缺芯、研发团队996,工艺bug和良率事故频发。
现在,“卷疯了”反而让大厂们头脑清醒,主动踩刹车。毕竟,无论是英伟达AI芯片还是苹果手机SoC,稳定和供应才是客户最大诉求——别年年“PPT发布会”,但真机遥遥无期。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1.4nm工艺其实接近物理极限(原子间隙只有1.4nm),后续EUV、材料工程难度飙升,光一个新节点可能得全球协作才搞得定。
未来台积电VS三星,谁能笑到最后?
短期看,台积电1.4nm“首发”没悬念,全球订单会优先锁死。但只要三星2nm能爬上60%良率、批量出货,客户也不会全押台积电一个宝。尤其是AI大模型、汽车芯片、服务器等新场景井喷,谁能稳定供货,谁就有话语权。
三星暂缓1.4nm,其实也是“以退为进”:一边巩固2nm基础盘,一边观察台积电1.4nm实战表现,如果对方栽跟头,自己还有机会追平或反超。而且全球政策环境变化、地缘风险等因素,也让“双供应链”模式变得更有吸引力。
留个小尾巴:你怎么看先进工艺的“降速”?
你觉得三星的做法更理智,还是台积电快人一步更值得期待?未来几年,全球芯片市场会不会进入“理性内卷”,还是会因为AI、自动驾驶等新需求再度加速?或者你压根觉得,3nm、5nm都用不满,普通人其实感受不到变化?
评论区来聊聊你的观点,说不定下一个“纳米之争”的大新闻,就是你猜中的那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