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Fold仍可能上Face ID?苹果这波操作,到底是炫技还是自找麻烦?

一边是世界上最丝滑的折叠屏梦想,一边是地表最优雅的刷脸体验——
你以为这俩技术合体了就是人类科技之光?

等等,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最近,关于iPhone Fold(也就是传说中苹果折叠屏手机)的认证消息又有了新爆料:

Face ID,在iPhone Fold上,似乎还有戏。

但问题是,这份“戏”演得非常尴尬
要装,可能只能装在内屏;外屏呢?只能留个普通小挖孔。
所以到底是两套生物识别?还是只留Touch ID?苹果自己,似乎也在左右为难。

来,今天咱们就用显微镜来扒一扒,iPhone Fold上到底还能不能好好刷脸。

🕵️‍♂️ 爆料一览:Face ID“内有玄机”,但外屏不一定有

来自韩媒yeux1122的爆料,引用了供应链内部消息:

  • Face ID仍有可能集成在iPhone Fold的内部屏幕上
  • 外屏,因为采用单挖孔设计,可能仅有自拍摄像头,无法支持Face ID
  • 内屏方面,得益于新一代屏下传感器技术,有希望把Face ID组件藏在屏幕之下。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展开手机——刷脸解锁——瞬间进入主界面,科技感拉满。

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 为什么Face ID上外屏这么难?

因为——成本高、空间紧、功耗爆表。

想在两块屏幕都做一套完整Face ID系统,你得:

  • 多塞一套TrueDepth传感器;
  • 预留更大的模块空间;
  • 额外牺牲电池体积;
  • 研发更复杂的屏下传感+补偿算法。

这对苹果来说,完全是:

“能做,但没必要。”

特别是iPhone Fold这种厚度、重量、续航都已经捉襟见肘的设备,
在能不加的情况下,苹果一向是能抠就抠。

所以,合理猜测是:

  • 内屏折叠展开后,可以用Face ID;
  • 外屏小范围操作,可能只用Touch ID或者简单PIN解锁。

而且,如果用户只是临时查看消息,根本不需要搞复杂的脸部扫描——侧边按钮指纹秒解锁不香吗?

🔥 Touch ID侧边按钮,稳了

根据更早之前微博“数聊站”的爆料,以及韩国商业新闻的报道:

  • iPhone Fold将采用侧边指纹识别(Touch ID)
  • 解锁、支付、认证,基本靠它搞定;
  • 和目前iPad Air、iPad mini的设计思路如出一辙。

实际上,苹果早就把侧边指纹技术打磨得非常成熟
安全、快速、低功耗,又不占太多宝贵的内部空间。

特别是对于一台既要折叠、又要薄、又要轻的手机来说,
Touch ID简直是梦中情人。

🧠 那Face ID到底值不值?

如果最终iPhone Fold真的搞了个内屏Face ID + 外屏Touch ID的组合,
用户体验会是这样的:

  • 正常用外屏,一指解锁,干脆利落;
  • 想用Face ID?请你折开手机,展开后大面积刷脸解锁。

听起来,有点尴尬吧?

所以业内普遍预测:

“苹果可能会保留Face ID作为卖点,但核心体验主打Touch ID。”

也就是说,Face ID可能更多是为了:

  • 营销用的炫技;
  • 系统级App,比如Apple Pay、隐私加密时备用。

而日常快节奏使用?
Touch ID才是真正的第一选择。

🛡️ 屏幕供应链:三星稳了,BOE和LG暂时出局

还有一点小插曲:
韩国媒体透露,iPhone Fold的首批可折叠屏幕,将由三星独家供应。

原因也很简单:

  • 三星的可折叠OLED技术成熟,良品率高;
  • 京东方(BOE)和LG还在努力追赶,但目前仍不达标;
  • 苹果一贯是“质量第一,价格第二”,因此只能选三星。

所以,iPhone Fold大概率首发时,全身贴满了三星屏幕的标签

✍️ 总结一句话:

Face ID有希望,但主力身份验证还是靠Touch ID,苹果自己也在权衡体验和成本。

iPhone Fold这台梦幻设备,注定不会什么功能都ALL IN,
而是精准取舍,力求平衡手感、重量、续航和高级感。

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到既折叠又丝滑、既炫酷又实用?
就看苹果今年能不能把这场“物理折叠+体验折叠”的双重考卷写好。

Face ID上内屏,Touch ID放侧边,iPhone Fold的解锁体验,是真正的升级,还是另一个用户操作灾难?欢迎评论区开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