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苹果搞折叠屏的传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三星、华为、小米到谷歌,就连主打性价比的OnePlus都早早推出了折叠手机,而苹果居然直到2026年才“姗姗来迟”,这节奏慢得差点让果粉们等出抑郁症。
然而,最近关于这款传说中的折叠屏“iPhone Fold”的消息,却给了果粉们一个“晴天霹雳”:
折叠屏iPhone,最低售价居然要2300美元起(差不多1.6万元人民币)?!
你没听错,这可不是顶配价,是起售价!最贵版妥妥地超过2万元人民币——想想看,你都可以买一台M4 Max的Mac Studio主机,还能再顺带买个耳机了!
库克定价如此“膨胀”,凭啥?
根据巴克莱分析师蒂姆·朗的最新爆料,这次苹果的折叠屏手机为了实现“高科技折叠”,不得不堆料疯狂。这意味着即使是最低配置,价格也会飙到普通用户难以接受的水平。按照2300美元这个价格,你完全可以买下:
- 一台顶配的iPhone 16 Pro Max(512GB),再加一台256GB的最新款iPad Air;
- 或者是直接来一台全新的Mac Studio主机,再加上一堆苹果配件。
而苹果要你为了一块折叠屏,就直接掏出这些钱,你说这“信仰税”交得值吗?
再看看竞争对手三星的Galaxy Z Fold6,起售价1899美元;谷歌的Pixel 9 Pro Fold起售价1799美元;就连一向高调的OnePlus Open,也只要1699美元。苹果这波2300美元的报价,可以说让同行们瑟瑟发抖,更让果粉们满脸问号:
“库克这是要疯啊?”
苹果为何敢于这么“离谱”?
你可能会问:苹果难道就不怕卖不动吗?
答案很可能是:还真不怕。
首先,苹果粉丝们的忠诚度历来高得吓人。要知道,每次新款iPhone上市,总有一群人喊着“苹果真香”,一边骂苹果太贵一边疯狂掏钱。对苹果来说,只要能卖出去,再贵也有人买。
其次,这次折叠屏iPhone上市时间预计是2026年。换句话说,库克的算盘可能是:
- 先把市场交给安卓折叠机“试水”,等技术成熟了再收割。
- 价格定得高一点,反正是第一代,主打“高端”和“炫耀感”,吸引真正的土豪用户,普通用户嘛……等二代降价再收割不迟。
简直精明到骨子里去了。
但高价也可能让苹果“翻车”
尽管库克算盘打得响,但高价策略风险也大:
- 折叠屏市场已经逐渐成熟,竞争对手都开始走价格亲民路线。苹果贸然推出超高端折叠机型,万一体验不够惊艳,用户自然会转投更便宜的安卓阵营怀抱。
- 创新力度不够。据分析师郭明池透露,这款折叠iPhone或许还不支持Face ID,甚至可能连一些常规旗舰功能都缺失。2300美元买个“不完全体”,你觉得值吗?
- 超高定价容易给竞争对手制造营销机会。到时候三星、小米的广告语都想好了:“买一部苹果折叠机的钱,能买两部三星/小米,还送你耳机!”
折叠屏真是iPhone的未来吗?
分析师Jeff Pu还提到,苹果的折叠设备其实不仅限于手机,还有可能是iPad折叠版。但问题在于,折叠真的能拯救逐渐“平庸”的苹果吗?
其实,折叠屏技术早已不算新鲜,三星和华为玩了好几年,体验早已成熟稳定,用户已经习以为常。苹果想凭借折叠屏再次“吊打”安卓,必须拿出更惊艳、更实用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个屏幕能折一下。
而且,苹果一直以来的风格都是谨慎保守,折叠屏这种“激进”的设计,真能符合苹果一直以来强调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吗?这个问题恐怕也只有库克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库克在冒险还是在赌你的忠诚度?
归根结底,折叠屏iPhone定价2300美元这件事儿,看起来苹果就像是在做一场豪赌:
- 赌的是粉丝对苹果品牌的忠诚度;
- 赌的是用户对折叠屏新技术的好奇和炫耀心理;
- 赌的是“贵就是好”的消费心理。
然而,若折叠屏体验没达到惊艳的地步,这场豪赌就可能让苹果在手机市场首次“翻车”。
到底是果粉愿意继续为库克的“天价信仰”买单,还是最终醒悟转投安卓阵营?
看来,只有等2026年产品发布之后才能揭晓答案了。
所以问题来了:
2300美元的折叠屏iPhone,你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