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mm!三星 Galaxy Tab S11 Ultra 超薄泄露:更薄、更狠,还要塞进 11600mAh?

安卓平板的戏眼又被三星抢了。按照最新的多方爆料与欧盟标签信息流出,三星今年要端上三道“菜”:Galaxy Tab S11、Tab S11 Ultra、Tab S10 Lite。其中S11 Ultra最惹眼——一位在 X/Twitter 上不太知名的爆料者贴出了几乎“全家桶”的规格表,再配合此前曝光的欧盟电池续航与充电周期标签,这台旗舰的轮廓已经清晰得有点吓人了。📉🔍

5.1mm:和 iPad Pro 13(2024)一样薄

爆料规格里最炸裂的一条:Galaxy Tab S11 Ultra 厚度仅 5.1mm,比已经很薄的 S10 Ultra 再薄 0.3mm。这个数字正好对上 iPad Pro 13(2024)的 5.1mm,显然是奔着“行业最薄”去的。按这个方向看,标准版 Tab S11 的边框与厚度也大概率会继续收窄
(小声讨论一句:你会为“5.1mm 的握持质感”买单,还是更在乎强度与耐用性?🪶🧱)

屏幕不改尺寸,但堆料到位

面板依旧是那块熟悉的巨屏:14.6 英寸 Dynamic AMOLED 2X,120Hz 刷新率。这意味着生产力、剪片、图像审阅依旧有“桌面级”视野,娱乐上 16:10 大画面也没短板。三星在大屏调校的老本就厚,这次更多是在“更薄机身”里维持旗舰屏的完整体验。🎨

3nm 天玑 9400+,顶到 16GB+1TB

性能方面,规格表给出的是联发科 3nm 天玑 9400+ SoC,搭配最高 16GB RAM / 1TB 存储。系统层面预装 Android 16 + One UI 8。把这三件套放一起,S11 Ultra 的定位很像“安卓大屏性能标杆”的直接续写。
(顺带一问:你更在乎芯片峰值跑分,还是平板的长时间稳定与发热?🔥❄️)

相机:后置不变,前置“回归单摄”

后置还是1300 万 + 800 万的双摄组合;前置据说取消前代的双摄设计,改为单颗 1200 万像素——而且近期泄露的图片也呼应了“有前摄,但只有一枚”的说法。这对视频会议、课堂互动足够,减少占位也能让上边框更窄。📹

更薄却更大电池:11600mAh + 45W

让人挑眉的是续航:泄露称 S11 Ultra 在 5.1mm 的机身里塞入了 11600mAh,并支持 45W 充电。这意味着在“轻薄 + 长续航”的平衡上,三星有底气继续压榨堆叠空间。至于热管理与循环寿命,欧盟的电池标签已经给出续航/充电周期的参考,但真正的温控与寿命曲线,还得交给上市后的实测。🔋
(藏一条评论引导:你更愿意要“更薄+大电池”,还是“略厚+更强结构与散热”?)

接口与机身:堆满“旗舰项”

外设与接口也全面拉满:四扬声器Wi-Fi 7eSIMIP68 防尘防水内置 S Pen(是的,传言里这次是机身内置槽位)、以及Gemini(谷歌智能体验的平板端整合)。配色据称有灰、银两色,偏商务极简路线。对比前代,功能清单基本没短板,且 IP68 + 内置笔对移动办公圈子极具吸引力。📶🖊️

“不太知名的爆料者”:需加一层盐

需要强调的是,本轮“完整规格表”来自一位声量不大的爆料者,可信度需要和此前欧盟标签机身/前摄谍照等多源线索交叉来看。整体方向彼此吻合,但量产前的 SKU 参数仍可能微调(比如存储组合、是否全系 eSIM、S Pen 内置形态等)。🧂

发售节奏:照抄 S10?

回带到去年的节奏:Tab S10 系列 9 月下旬发布,10 月开售。若三星今年沿用同样的“Unpacked”窗口,Tab S11 系列大概率也是 9 月底见。从安卓大平板的市场节奏看,这个时间点也刚好卡在返校季/秋季生产力需求节点。📅

关键信息一页捋清(基于泄露的信息与此前标签)

  • 厚度:5.1mm(比 S10 Ultra 再薄 0.3mm;与 iPad Pro 13 持平)
  • 屏幕:14.6″ Dynamic AMOLED 2X,120Hz
  • 芯片:联发科 天玑 9400+(3nm)
  • 内存/存储:最高 16GB / 1TB
  • 相机:后置 13MP+8MP;前置  12MP
  • 电池/充电11600mAh45W
  • 音效/连接:四扬声器、Wi-Fi 7、eSIM、IP68
  • 手写笔内置 S Pen
  • 智能体验:Gemini 整合
  • 配色:灰、银
  • 时间:预计 9 月底 Unpacked,随后开售

这是“安卓大屏轻薄化的终点”吗?

若上述规格落地,Tab S11 Ultra会在“轻薄”和“全能”上再次拉高安卓平板上限:5.1mm 的机械控制力 + 11600mAh 的续航 + 3nm 天玑 9400+ 的性能,再叠内置笔与 IP68,把“平板=大手机”的印象彻底抹平,逼近“轻笔电”场景。
真要挑刺,也不是没有:极限轻薄下的结构强度与热管理,是所有 5mm 级超薄设备必须答的题;而平板端的大屏应用生态与多窗口效率,最终决定它能不能从“好看参数”变成“真生产力”。
最后留个选择题:在 5.1mm 的极限薄与 iPad Pro 同级的对位下,你会押注谁?🍎 vs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