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最新一代旗舰芯片 骁龙 8 Elite Gen 5 的首批工程样机跑分刚被媒体放上台面,结果一时间刷爆了技术圈与手机发烧友的朋友圈:在 Geekbench 6 的多核测试中,它以 12546 分 的成绩登顶,成为目前“多核工作负载中最快的移动 CPU”。不过,荣耀背后也有代价——为了这份速度,工程样机的板载功耗被测得接近 19.5W,比苹果 A19 Pro 的同类测试功耗高出约 61%。换句话说,性能王冠之下,能效账单也非常扎眼。🤯🔋
在正式进入细节前,先给出两个核心事实:
一,骁龙 8 Elite Gen 5 在多核跑分上确实领先多数对手;
二,A19 Pro 在“每瓦性能”(performance-per-watt)上仍然领先。
这两点是理解这场芯片竞赛的关键。下面我们把戏分成几个模块来聊清楚——别忘了在中间告诉我你会站哪一边😉。
性能登顶:多核之王?🏆
根据极客湾等评测方披露,骁龙 8 Elite Gen 5 工程样机在 Geekbench 6 的多核跑分为 12546 分,较上一代提升约 22.5%。从原始分数看,它已经把 A19 Pro(约 11054 分)远远甩在后面,成为目前“多核最快”的移动处理器。如果你是追求极致渲染、多线程压榨或者专业级视频转码的用户,这个分数无疑很吸引人。但请注意,这些成绩多半在工程样机与理想化测试中取得,实机表现仍要看厂商如何调校散热与功耗曲线。

这让我想问:你愿意为那点额外帧率,牺牲多一点续航吗?很多创作者和重度玩家会选择“时间换性能”,但普通用户可能会更在意手机一天下来能不能撑住。
能效的真相:每瓦之争⚖️
单看总分容易让人着迷,但更务实的比较是看“每瓦性能”。用极客湾给出的数据换算:骁龙 8 Elite Gen 5 工程样机在 19.5W 时的每瓦得分约 643.38 分/W,而 A19 Pro 在 12.1W 时的每瓦得分约 913.55 分/W。也就是说,A19 Pro 在每瓦所能贡献的性能上领先约 42%。这点对于注重电池续航与长时间高负载使用的用户(比如长时间拍摄、外出直播、连续游戏)非常重要。

工程样机能跑出高分很酷,但若要让手机在现实使用场景下既“爽快”又“耐用”,厂商必须在散热、策略调频以及软件优化上做大量工作。单纯追分而忽视功耗,最终可能把用户的体验变成“爽一下、快没了”——你有没有遇到过玩一会就热降频的手机?欢迎分享你的血泪案例。
工程样机的局限与零售版期待🔧
必须强调的是,目前流传的数据来自工程样机(engineering sample),并非最终零售版。工程样机往往为了展示芯片峰值能力,会短时间拉高功耗和频率,从而在跑分平台上取得好成绩。零售版产品上线时,厂商通常会根据散热、续航与稳定性对性能做“打磨”与妥协,这意味着最终用户能见到的分数与功耗曲线很可能不同。
此外,评测环境(室温、风扇冷却、主板电源供给)对成绩影响巨大。我们看到的 19.5W 很可能是“最大可持续功耗”的测试值,而不是日常使用的恒定功耗。所以在下单前,建议大家多看那些基于零售机的长时续航与温控实测,而不是只盯着峰值跑分。
竞品横向:天玑 9500 与 A19 Pro 的参照🧾
为了把位置量化一下,列出三者在该次测试的对比(均为报告中提及的数值)——
- 骁龙 8 Elite Gen 5(工程样机):多核 12546 分,功耗 ~19.5W,单瓦约 643.38 分/W;
- A19 Pro(零售样品):多核 11,054 分,功耗 ~12.1W,单瓦约 913.55 分/W;
- 天玑 9500(工程样品):多核 10,716 分,功耗 ~18W,单瓦约 595.33 分/W。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骁龙在绝对多核能力上领先,但 A19 Pro 在能效上明显更优;天玑 9500 在能效上则处于三者之末。对手机厂商来说,选择哪颗芯片意味着不同的产品设计路线:是做“性能王者”机型,还是做“续航与效率兼顾”的日常旗舰?你怎么看,厂商该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