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又放了一个“大招”——据他在最新的 Power On 通讯中披露,苹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首款可折叠 iPhone,预计将在未来一轮新品周期亮相。说白了,这台手机看起来像把 iPhone 和折叠旗舰做了次“浪漫结合”,打开就是一块更大的屏幕,合上就是一台常规的智能手机。想象一下:早上把它像普通 iPhone 那样塞进口袋,到了下午展开就成了迷你平板,拍照、办公、看剧都更爽。🍎📱➡️📖
设计与屏幕:书本式折叠、外屏 5–6 英寸、内屏约 8 英寸
根据古尔曼的描述,这款可折叠 iPhone 将采用“书本式”展开(book-style),外屏在合上状态下能当普通手机用,尺寸预计在 5–6 英寸 之间;展开后内部屏幕接近 8 英寸 的大面板,接近小型平板的使用体验。这种设计与很多 Android 折叠机相似,但苹果显然在追求更薄、更优雅的折叠方案。📐✨
你更喜欢外屏大一些、合上能用的折叠方案,还是展开更接近平板的方案?欢迎在评论里投票!🗳️
摄像头布局:多镜头、多用途,还可能有“主动自拍”玩法
古尔曼提到,这台可折叠 iPhone 将配备 多个摄像头:合上时的外屏、展开后的内部屏,以及背面的两颗主摄(总计至少四颗),并且报道里还暗示存在用于主动自拍的额外摄像头(在展开状态下用于内部屏幕自拍或视频通话)。换言之,苹果把“拍照灵活性”放在了设计优先级里:合上拍常规照片、展开拍大场景与创意内容,两种模式都要好用。📸🤳
你觉得苹果会把更强的主摄留给背面还是内部屏?如果只让 Pro Max 才有更好镜头,你会买“大屏 Pro”还是“小屏常规”?评论告诉我!
生物识别与厚度权衡:Face ID 不行了,Touch ID 回归侧键
最有意思的是,Face ID(TrueDepth)因为体积问题难以装入薄型折叠机的设计。古尔曼指出,由于整机厚度控制严格(有分析称折叠后总厚度约 9.5 毫米,每侧不足 5 毫米),复杂的 TrueDepth 模组放不下,所以苹果将在侧边按键中集成 Touch ID 指纹识别 做为生物解锁方案。这并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工程取舍下的聪明折中:更薄的机身让用户体验和携带性更好,同时保留可靠的生物验证。🕵️♂️🔑
Touch ID、Face ID、还是两者都有,你最看重哪个认证方式?安全性、速度或便捷性哪个重要?留言聊聊!
自研基带登场:C2 调制解调器将为可折叠机提供连接力
古尔曼还透露,苹果自研的蜂窝调制解调器将出现在这款可折叠 iPhone 上。此前 C1 已在 iPhone 16e 上登场,未来苹果计划用更先进的 C2,支持更快网络与更强的调制解调功能。也就是说,苹果正把核心无线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完全依赖第三方基带方案。📶🔧
(信息延伸)古尔曼文中还提到:从 iPhone 17 Air(2025) 到 可折叠 iPhone(传闻指向 2026),苹果在部分机型上会取消实体 SIM 卡托,朝 eSIM 转型——这一步的推进节奏会因地区政策与运营商支持程度而异。你觉得无卡化是否成熟?在国内(或你所在地区)会不会造成使用阻碍?欢迎讨论!
配色、量产与价格猜想:只推黑白,两色极简?成本会不会翻车?
据古尔曼,这台可折叠 iPhone 初期可能只提供 黑色或白色 两种配色,比较保守但也更稳当。供应链将于明年初开始为秋季上市做准备,这意味着苹果已进入量产前期的节奏。至于 价格……老话一句:别指望便宜。参考现有高端 Android 折叠机普遍在 1,800 美元左右,加上苹果一贯的溢价逻辑,这款设备价格很可能更高。💸🔥
如果可折叠 iPhone 售价突破 2000 美元,你会为了“苹果体验”买单吗?还是等待二代更便宜?评论区开战!
为什么苹果要做折叠机?市场与战略的深层推测
把硬件做薄、把模组做小、把用户体验做优,苹果似乎在把“可折叠”从概念变为主流的下一步——但它也有商业逻辑:可折叠设备代表高端溢价市场,且能拉动配件、服务与生态链收入。同时,这也是苹果在显示与封装技术上一次展示实力的机会。如果首代折叠机被市场和媒体双双认可,后续机型的溢价能力会更强。🏛️📈
你认为苹果做可折叠是“跟风 Android”还是“引领下一波形态”?两点都有哪些证据?留言写出你的观点!
风险与变量:工程挑战、供应链、以及用户接受度
任何新形态的手机都会面对三道坎:工程实现、供应链良率、以及消费者是否愿意改变使用习惯。折叠屏的耐久性、转轴寿命、屏幕折痕、摄像头优化、整机散热、以及与现有 iOS 应用的适配,都是技术团队要跨的坑。而苹果一贯会在这些地方保守处理,以免首发口碑受损——但这同时也可能拉高价格、推迟上市。⏳🛠️
总之,古尔曼的爆料勾勒出了一台“极致轻薄、注重摄影与便携、并带有苹果自研无线底座”的可折叠 iPhone 蓝图:书本式折叠、外屏5–6寸、内屏约8寸、多摄系统、侧边 Touch ID 与 Apple C2 基带,以及保守的初期配色与秋季量产节奏。至于最终长什么样、多少钱、是否真能成为“下一代主力形态”,还得等苹果在发布会上摊牌。大家最想在可折叠 iPhone 上看到什么功能?速度更快的调制解调器?更好的多任务体验?还是更耐用的转轴?来评论区互喷互安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