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打算把“折叠”当主流?iPhone Fold 2026 年上,折叠 iPad 2028 年接棒

苹果要上折叠战场了——不是小打小闹,而是铺排成体系的长期计划。据分析师郭明池(消息来源为其供应链线报)最新报告,苹果首款可折叠 iPhone 预计 2026 年发布,而 可折叠 iPad 则计划在 2028 年 推出。更亮眼的是,苹果对销量的预期被大幅上调:iPhone Fold 在 2026 年目标 800–1000 万部,到 2027 年甚至预计 2000–2500 万部。而可折叠 iPad 则预计首年销量 50万–100万台,打算走专业创意市场的高端路线。

苹果这波操作的逻辑很明显:把折叠从“利基玩具”做成“常态化产品线”。这对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下面分块聊聊,顺便抛几个问题给大家讨论👇

苹果为什么对可折叠这么有信心?💡

郭明池的结论基于苹果供应链情报:苹果不再把折叠机当小众实验品,而是把它看成未来增长点之一。把销量预期从最初的 600–800 万,直接调到 800–1000 万,说明苹果内部对产能、良率和市场接受度都更有把握了。更大胆的是对 2027 年的预期翻番:这意味着苹果预计折叠 iPhone 的价格、功能和生态足以撬动大量用户升级。

如果 iPhone Fold 的起售价比现在旗舰只贵一点,你会考虑换吗?为什么?🧐

iPhone Fold 的定位:大众化还是高端化?🎯

郭明池透露的信息里有个耐人寻味的地方:苹果似乎希望 iPhone Fold 不完全成为小众玩具,而是走向更大众化的路线——毕竟目标销量放这么大。但“更大众”不代表“廉价”:苹果可能会用多款定位(比如像 iPhone 18 系列里的一款变体)去覆盖不同价位,让折叠形态更为亲民。

与此同时,iPad Fold(折叠 iPad)则显得更“专业化”——18–20 英寸的展开尺寸、极高的制造成本、面向创意人群和企业客户,销量预期只有 50–100 万台,这更像是 Pro 级的小众工具。

你期待把折叠 iPhone 当主力机使用,还是把它当“随手可变大屏”的玩具?📲➡️📺

技术难题仍然是真刀真枪的挑战 🔧

苹果的计划里,关键技术点包括超薄玻璃(UTG,来自康宁)、铰链耐久性、摄像头/传感器的折叠整合、以及电池和热管理的布局。UTG 的加工成本比普通玻璃高出 2–4 倍,而且对边缘微裂纹、颗粒、疲劳等极其敏感。换句话说,良率和耐用性一直是折叠屏普及的瓶颈。

苹果既有专利储备,也有大笔现金和供应链掌控力,但从工程到量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推迟或缩减出货量——这也就是为何三星最开始折叠屏吃了苦头、后来稳住脚跟的缘故。

竞争态势:三星、华为、小米、OPPO、谷歌……都在等着看戏 🎭

折叠屏市场并非苹果空白,三星已从 2019 年开始深耕,并在 Z Fold/Flip 系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华为、小米、OPPO 在中国市场也有较强投入;谷歌的 Pixel Fold 则在部分市场试水。苹果这次进入,有两大优势:强大的生态(尤其是 iPad + iPhone + Mac 的联动)和品牌号召力。但也有挑战:要么在体验上创新,要么在价格上做平衡,否则很难快速让非果粉用户买单。

iPad Fold:更像是 MacBook 的竞争者?⌨️

苹果计划的可折叠 iPad 预计展开后 18–20 英寸,这个尺寸把它直接拉进了笔记本 / 二合一设备竞争圈,目标用户可能是设计师、视频创作者等专业人士。价格自然不会便宜,苹果可能把它定位为 MacBook 的替代或补充,主打触控与 Apple Pencil 的创意工作流程。

郭明池的供应链线报显示:苹果正把可折叠作为长期战略的一环——iPhone Fold 2026 年登场、销量目标被调高、可折叠 iPad 2028 年跟进且主攻专业市场。技术、良率、生态与价格将决定这场战争的结果。苹果一旦把折叠做稳了,市场也许真的会迎来“大折叠时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