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关键器件抓在自己手里”这件事上,苹果从不藏野心:自研芯片、自研显示驱动、甚至自研连接芯片,都在一路推进。如今轮到了最难啃、最“玄学”的一块——5G 基带。最新的线索来自开发者 @aaronp613 挖出的系统代码:iPhone 17 Air(今年)与 iPhone 17e(2026),计划搭载苹果自研 5G 调制解调器。这意味着,苹果正在把“蜂窝网络”这条生命线,也逐步纳入自家版图。📡
不过,精彩也吊人胃口:代码没有写清到底是 C1 还是 C2。别小看这一个字母的差异——C1 是 iPhone 16e 上已量产的那颗,不支持 mmWave;而C2传言的最大不同,就是将补上 mmWave。这就牵出最现实的问题:iPhone 17 Air / 17e 到底会上哪颗?
代码透露了什么,没说什么?
- 已透露:
- iPhone 17 Air:今年晚些时候上自研 5G 基带;
- iPhone 17e:2026 年跟进同路线;
- iPhone 17 系列其他机型:苹果仍将与高通合作(也就是说,Pro/标准款大概率继续用高通基带);
- 部分 17 系列机型可能引入自研 Wi-Fi 芯片。若属实,iPhone 17 Air或将成为苹果首款同时搭载两颗自研无线芯片的机型(蜂窝 + Wi-Fi)。
- 没说清:
- Air / 17e 用 C1 还是 C2?就连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也没有可靠细节。
从节奏看,这是一场“两条腿走路”的过渡:非全系一刀切,先在特定机型试水自研,再与高通并行推进。对供应链、认证、售后,这都是更稳的路线。
C1 与 C2:差在 mmWave,影响在哪里?
- C1(已量产,iPhone 16e 使用):不支持 mmWave。这意味着如果把它挪到 iPhone 17 Air/17e,美国的 mmWave 网络就无法使用;Sub-6 仍可。
- C2(研发传言):补上 mmWave,理论上能无缝覆盖美国运营商对旗舰机型的网络体验期待。
直白点讲:是否支持 mmWave,决定了北美高端市场的“合格证”难度。如果 C2能赶上量产,17 Air/17e 上它就顺理成章;反过来,如果苹果更看重“风险可控、先量产再全面”,Air 用 C1、17e 升 C2 也合乎逻辑。现阶段,两种判断都有成立空间。
你更在意“自研带来的续航/发热/一体化体验”,还是必须要 mmWave 的理论峰值速率?(尤其是你是否身处 mmWave 覆盖区域……)
为什么不直接全系上 C2?
别忘了,蜂窝基带不仅是芯片,还是系统工程:射频前端、天线走线、滤波器匹配、监管认证、运营商互通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分阶段切入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 先让 Air / 17e 试水,跑通全套“量产—认证—用户反馈”的闭环;
- 与高通并行,确保旗舰线的全球一致性与峰值体验不掉队;
- 自研 Wi-Fi 若同步落地,无线栈级联优化(功耗调度、射频干扰管理、漫游体验)就能更靠近“系统级”。
从商业视角看,这也有着“掌握议价权”的现实意义:在自研可用、可量产的前提下,与供应商的合作将更灵活。
用户能感知到什么?
- Sub-6 网络体验:若优化得当,自研基带有望在功耗曲线、发热峰值、弱信号保持上做文章——这是苹果最擅长的“系统级打磨”。
- 漫游/切网的一致性:自研 + 自研(蜂窝 + Wi-Fi)组合,有机会做更“丝滑”的Wi-Fi/蜂窝切换与后台同步策略,比如下载、备份、热点共享的“更聪明”。
- mmWave 与否:对美国用户尤为关键。C1 意味着“没有”,C2 意味着“补齐”。对中国大陆用户,mmWave 并非刚需场景,多数日常在 Sub-6 下完成;但对全球一致性的旗舰叙事,它是门面担当。
另一个值得聊聊的话题:如果 17 Air 成为首台“双自研无线芯片”iPhone,你会因为“体验一体化”去尝鲜吗?
谁先、谁后:一条不算保守的激进路线
把所有传闻拼起来,是一张“分层推进”的路线图:
- iPhone 17 Air(今年):自研 5G 上车,至于是 C1 还是 C2未知;若再叠自研 Wi-Fi,算苹果无线栈的“第一次双芯落地”。
- iPhone 17e(2026):继续自研路线,有望使用更成熟的 C2。
- 其他 17 系列机型:短期仍与高通并行;自研 Wi-Fi 可能局部渗透。
这样的节奏,既守住了旗舰体验的底线,又让自研体系快速“出海实战”。
发布会前的最后谜题
目前,哪怕是 Mark Gurman 这样的头部记者,也没法给到“C1 vs C2”的确切答案。这并不意外:苹果对基带项目极为保密,且涉及全球运营商的协同测试,信息壁垒天然存在。能确定的是,传 9 月 9 日 的发布会节点上,我们将听到“哪台机型用哪颗基带”的官方答案;而在这之前,所有推断都只能停留在“技术与商业的可能性”。⏳
买还是等等看?
如果你关注的是一体化体验与信号稳定,而不在美国 mmWave 网络的刚需环境下,iPhone 17 Air 很可能成为“新路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你希望一次到位拿到自研+mmWave 的组合,17e(2026) 或更保险(前提是 C2 顺利量产)。当然,17 系列其他机型继续高通方案,也依旧是“全球最稳的默认值”。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状态:苹果已经把脚迈进了自研基带的门里,但会不会一步跨到 mmWave,要看它在量产与认证这条路上跑得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