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结论:这波尺寸泄露给了三星两个“可立案”的名词——更薄与微妙的妥协。表面上,Galaxy S26 基本款和 S26 Ultra 都比前代薄了几毫米,听起来像升级;可细看数据,S26+ 居然与 S25+ 一模一样,这让原本该被弱化的“Plus 线”变成了年度例行公事——换汤不换药。更重要的是,官方数据没有把相机凸起算进去;一旦把相机罩算上,所谓的“更薄”很可能就被中和了。
官方尺寸速览(数据直给你看)
以下尺寸据称基于官方测量(非 CAD 或渲染)——这是关键点,数字靠谱度高一些:
- Galaxy S26:6.3 英寸,149.4 x 71.5 x 6.9 mm(对比 S25:6.2 英寸,146.9 x 70.5 x 7.2 mm)——屏更大、机身更薄。
- Galaxy S26+:6.7 英寸,158.4 x 75.8 x 7.3 mm(与 S25+ 完全相同)。
- Galaxy S26 Ultra:6.9 英寸,163.6 x 78.1 x 7.9 mm(对比 S25 Ultra:162.8 x 77.6 x 8.2 mm)——尺码略增但更薄。
把重点放在“厚度”上:S26 基本款从 7.2mm 跳到 6.9mm,S26 Ultra 从 8.2mm 变成 7.9mm,听起来都是向“更纤薄”靠拢的一小步。
“更薄”真相:别被毫米数骗了——薄了的可能代价在哪儿?
这里的迷惑点在于:机身厚度 ≠ 实际手感体验。为什么?因为泄露的厚度通常是指机身最薄处(不含相机隆起),而现代手机为了更好拍照,常常把传感器与模组做得更厚。这意味着:
- 机身中部更薄,但相机凸起可能更厚,实际放桌面晃动感不降反升;
- 为了把机身做薄,电池容量或许被压缩(或电池形态改为更高能量密度但成本上升),续航可能受影响;
- 结构工程上做薄还可能影响散热空间,长期发热与性能持续性值得观察。
特别是 S26+ 与 S25+ 尺寸相同 这点很讽刺:厂方可能为了赶发布节奏,选择沿用既有平台与模具,外观保持熟悉度但少做硬核升级。换句话说,买 S26+ 的朋友可能会感到“既视感”——新机名换了,手感/厚度没变。
那么谁值得期待?谁该等等看——买前提醒与判断逻辑
- 想要更薄、更握手感的你:S26 基本款看起来是最有“诚意”的:屏幕更大、机身更薄,值得关注实体握感与相机凸起厚度。
- 追求拍照与稳定体验的用户:S26 Ultra 虽然更薄,但机身略增,你需要看相机模组是否带来实质提升,别只看宣传的“更薄”。
- 想换 Plus 的人:S26+ 与 S25+ 相同尺寸意味着换代动力不足,若不是为了处理器或系统功能升级,短期内不急换。
- 注重续航与散热的朋友:留意实测数据,薄机身可能意味着牺牲一部分电池或散热空间,性能续航曲线比纸面厚度更重要。
毫米游戏玩得花哨,但真实体验靠握在手里的那一刻。三星这轮尺寸调整看似向“美学轻薄”妥协,但工程师总会用相机模块、电池和散热去填补那些薄下去留下的空间。换机前,请等到真机上手评测和电池/拍照的长时测评——千万别被“官方毫米数”诱导成了第一批试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