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放弃自造掌机?AMD 的‘百万订单魔咒’改变了游戏规则

最近一条关于 微软取消 Xbox 掌机 的传闻在圈里炸开了——理由听起来很“商业化”:芯片厂商 AMD 要求过高的最低订购量(传闻是 1,000 万台级别),微软 unwilling to 承担这么高的前期量产风险,因此放弃了自研掌机项目。这个说法最早由论坛线民和内部泄密者传播,随后被多家媒体转述,使得讨论进一步发酵。

不过,先别急着断言“掌机完蛋”。传闻链条里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拆开看:第一,信息来源多为论坛和爆料者(Kepler L2 等),这类消息常有真假掺杂的情况;第二,硬件项目取消与否往往涉及合同条款、供应链谈判和公司战略三方面的博弈,不会只因为一个量化条件就草率下结论。换句话说,这更像是“进退两难的商业选择”,而非单点决策。

为什么会出现“AMD 要 1000 万台”这样的条款?从半导体厂商角度看,为定制 SoC 投入设计与掩模费用非常昂贵,厂商需要通过规模化订单摊薄成本。如果合作方不能承诺大批量采购,厂商自然会提出门槛;但对于微软这种既有云服务又有多种硬件路径的公司,承担如此高风险并非必然之选。另一方面,掌机市场本身也有现实参照:Steam Deck 的销量估测在约 500 万台量级,而其他 Windows 掌机/PC 手持累积销量也并不显著,这些数据显然会影响微软的商业判断。

与此同时,还有现实的替代方案正在快速成形:ROG Xbox Ally(ROG 与微软合作的掌机化产品)已经被视作微软在掌机市场上的“外包”策略之一,该机在多地区预售火爆并迅速售罄的报道,说明市场对官方合作机型的需求确实存在——但这也减少了微软必须自己造机的紧迫性。把产品做成合作机、由厂商负责量产与库存管理,对微软而言,是风险更低的路径。

当然,并非所有媒体都认同“掌机被彻底取消”的结论。像 Windows Central 等较大型业内媒体就指出,目前并无官方终止主机/掌机路线的明确声明,微软在硬件和云服务之间仍在权衡,所谓“取消”可能只是项目被“搁置”或“转型”为不同执行模式。换言之,这件事更像是“暂停”而非“终局”。在没有官方确认之前,把传闻当作“可能性提示”更稳妥。

对玩家和行业的意义也耐人寻味:如果微软放弃自研掌机而依赖合作机与云端,短期对玩家影响是多平台可玩性的提升——只要平台愿意买单,Xbox 独占会更快跨平台;但长期来看,这会削弱微软对终端体验的控制力,也会让核心玩家感到品牌承诺有所动摇。对周边生态(外设、配件、维修供应链)也是一记警示:硬件自研减少,相关产业链的长期规划和库存策略都要适应变化。

综上,当前最合理的判断是:有确凿的商业压力与谈判摩擦(如对产量和定制 SoC 的需求),也有强劲的替代路线(OEM 合作与云分发),但没有单一、不可辩驳的“取消声明”。如果你在考虑是否为了一个“可能被搁置的掌机”而现在就下单或等待,理性的做法是关注微软官方公告、AMD 与合作厂商的后续合同走向,以及 ROG Xbox Ally 等合作机的市场表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