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Zack) 对 小米 17 Pro 进行了常规的耐用性与极限测试。总体结论是:前屏表现优异、结构扎实,但后盖材质令人失望。这场“现实碰撞”把小米在材料战略上的取舍摆到了台面上,也让消费者开始重新评估“旗舰”二字的含义。💡
前屏表现:龙晶玻璃 3.0 令人印象深刻 ✨
小米 17 Pro 最吸睛的亮点在于其 6.3 英寸 AMOLED 屏幕所覆盖的龙晶玻璃 3.0。在莫氏硬度测试中,屏幕在 6 级无明显划痕、7 级仅出现轻微划痕——这意味着其抗刮能力在安卓阵营中处于顶尖水平。Zack 明确表示,龙晶玻璃的抗刮效果可与 iPhone 17 Pro 使用的超瓷晶玻璃相媲美。
此外,屏幕在火焰加热后的恢复能力也很好,短时炙烤并未留下永久性烧焦印记,显示材料对热应力的恢复性值得肯定。🔥

后盖与机身:塑料后盖带来的定位争议 🤨
翻到机背,争议就来了:小米 17 Pro 采用的是塑料后盖,而非期待中的玻璃或陶瓷。塑料后盖的优点确实存在:更轻、抗摔性更好、维修成本更低,但在接近 900 美元 的价格带,这一选择让许多用户感到失望——毕竟“旗舰”常常等同于“高端材质体验”。
为弥补触感与强度的感受,小米在中框采用了 阳极氧化铝,带来扎实的握持感与金属质感。但即便如此,塑料后盖在视觉与“拿在手里”的第一感受上仍然落后于全玻璃设计的同级机型。消费者评价已分化:实用派点赞、工艺派表达不满。⚖️


结构与弯曲测试:内部框架经受住考验 💪
在弯曲与扭曲测试中,小米 17 Pro 表现稳健。机身虽有轻微弯曲,但没有发生结构性断裂或明显嘎吱声,表明 内部加强结构与铝合金框架吸收应力的能力良好。这一点对日常使用与意外跌落后的耐久性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17 Pro 在极端弯折与摔落试验中并未出现屏幕爆裂或内部部件暴露的情况,说明该机在工程设计层面注重了实用可靠性而非单纯追求外观光鲜。

耐用胜于一切?还是旗舰应有旗舰的质感?🔚
小米 17 Pro 在关键防护部件(前屏与内部结构)上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龙晶玻璃 3.0 的耐刮与热恢复能力、坚固的铝合金框架和通过弯曲测试的结构完整性,都证明了小米在工程层面没有偷工减料。👍
但在“旗舰体验”这个维度上,塑料后盖成为主要争议点:它确实带来了实用性与成本优势,但在与竞争对手比拼品牌溢价与手感时,难免显得不够“高端”。对于消费者而言,你是更看重长期耐用与抗摔性能,还是更在乎一眼的高端质感? 这是购买决策的关键。🤔📦
如果你在意的是日常耐用与维修成本,小米 17 Pro 是值得考虑的实用派旗舰;但如果你对材质与奢华手感有较高要求,可能需要再三权衡或考虑未来的小米迭代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