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 这出“超薄童话”看起来没那么好收场。苹果曾想把“轻薄+顶配”当作一条新赛道,但现在传来的是供应链削减与产线停摆,下一代 iPhone Air 2 的前景已经被笼上了“悬而未定”的标签。下面按点说清楚为啥这事儿令人又意外又不意外。😏
供应链层面:产线被砍,富士康立讯都开始“退场”
据《The Information》引用的内部人士,iPhone Air 的生产线已经被大幅削减:供应商普遍预计产能将削减 80% 以上,富士康几乎暂停了所有 iPhone Air 的生产线,仅保留一条完整线与一条半线,立讯精密早在10月就停产。到了月底,某些超薄机的生产线可能彻底停摆。换句话说,这不是“临时加减班”的小调整,而是接近于“把这款机先放到仓库里冷藏”的程度。
市场反馈:销量冷得像冷藏室(Air 只占 3%)
为什么会被砍?数据比情绪更会说明问题:消费情报研究伙伴(CIRP)的数据显示,iPhone Air 在 9 月的 iPhone 销量中只占 3%,相比之下 iPhone 17 Pro 占 9%,iPhone 17 Pro Max 占 12%。苹果自己预计 Air 会慢热,但现实是连“慢热”的余地都给得很少——销量低于预期,供应链直接“喊停”。简而言之,Air 没能成为苹果想象中的大众款,也没有成为小众的爆款。
苹果内部:项目没完全死,更多像是“重做后再战”
好消息/坏消息二合一:苹果并没有完全放弃代号 V62 的 iPhone Air 2 项目,部分研发仍在推进。但“仍在推进”并不等于马上上市——很可能是工程团队被叫回去重做设计、调整供应链、或重新定位产品线。苹果高层显然在思考:一个超薄机到底要把哪个卖点放在第一位?是轻薄、续航、拍照,还是价格?在这些关键权衡没有清晰答案前,Air 2 很难走上量产线。
库克的标准回答: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蒂姆·库克并未对 Air 的销售数据做具体评论,只说 iPhone 17 系列反响“巨大”。这类“不置可否”的回答,是典型的跨界公关术语:既不让投资者恐慌,也不给媒体直接把话写死——但对普通消费者与供应链而言,这就是“暧昧”的代价:你既听不到明确的上市计划,也看不到后续产能的明确恢复。
那么,消费者和行业应该怎么看?
- 想买 Air 的用户:先冷静。供应链已显示出苹果对这款机型的谨慎,短期内不要急着掏钱,等苹果给出明确的生产与发货时间再说。
- 苹果粉/收藏党:若你是想追“创新外观”和极致轻薄,请准备好接受“可能随时被终止”的风险;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更不稳定。
- 站在厂商角度:苹果并非不懂“轻薄”的市场,但这次尴尬提示一个事实——市场接受度与制造可行性需同时满足,否则就算设计再美,也难卖得动。
最后,iPhone Air 的故事,从大张旗鼓地试水,到产线被缩减、到项目改期,折射出苹果在“细分市场”上的两难——想做轻薄旗舰与想保持利润率与良品率之间,永远是一场工程师与市场人的博弈。Air 2 可能只是被按了暂停键,也可能是被迫回炉重造。无论是哪一种,对消费者而言,最现实的建议是:别被概念机的颜值冲昏头脑,等真机、等供货、看销量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