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放大招:折叠 iPhone 渲染图来了!5.5″外屏 + 7.8″内屏、展开仅约 4.8mm、合上约 9.5mm

关于折叠 iPhone 的传闻,数码圈已经聊了五年多。AppleInsider 这次把分散的消息线索打包,基于多家爆料与产业链口径,给出更完整的“iPhone Fold”轮廓:外屏约 5.5 英寸、内屏约 7.8 英寸,展开厚度约 4.5~4.8mm,合上约 9~9.5mm。发布窗口被集中指向 2026 年末到 2027 年初。对比友商已量产多代的节奏,这份“慢工出细活”既保守,也很苹果。😏

时间线:从原型到量产窗口

回头看时间轴并不混乱。早在 2020 年 11 月就有“富士康测试原型”的风声,随后多位分析师与媒体把发布时间从 2022 一路改口到 2026/2027。Jeff Pu 多次强调 2026 发售,Mark Gurman 也给出 2026 或 2027 的判断;郭明錤进一步补充了工厂节拍:最快 2025 年 Q3 末~Q4 初导入,2026 年夏量产,为年末或次年初发布铺路。电子时报还补上“原型机已就位”的注脚。换句话说,这一次的“明年见”,并不是空话。📆

面板供应:三星几乎板上钉钉

LG Display 曾在早期传闻里出现,但过去一年多的线索越来越集中到三星显示。无论是“混合 OLED”思路,还是“新产线专供苹果”的传闻,指向都很一致——首代折叠 iPhone 的面板大概率由三星显示独供,并采用其更成熟的“无明显折痕”方案,以保障良率与节拍。对于一台预期出货千万级的 iPhone,这个选择极其现实。🏭

尺寸与观感:5.5″外屏 + 7.8″内屏,直击“平板化”

关于尺寸,多个爆料给出近似口径:外屏 5.49~5.5 英寸、2088×1422、约 460ppi;内屏 7.58~7.8 英寸、2713×1920、约 428ppi。真实观感更接近“迷你 iPad”式工作面,而不是“两台 6.1 英寸拼一起”的浪漫算法。对于分屏、批注、横屏视频与游戏 UI,这是个更顺手的黄金尺寸。📐

厚度与能效:漂亮数据背后是“减肥地狱”

展开约 4.5~4.8mm、合上约 9~9.5mm 的目标,对折叠形态来说非常激进。要实现它,产业链口径都在强调能效优先:显示驱动 IC 从 28nm 升到 16nm,降低热与功耗;电池侧不排除柔性或 3D 堆叠的取向(相关爆料存在,但仍待实锤),用结构设计与能效算法一起把续航拉回“可用线”。换句话说,第一代折叠 iPhone 的 engineering KPI,可能不是“跑分”,而是“更薄、更凉、更稳”。🧊

折痕与铰链:液态金属与“无折痕”双押

如何同时兼顾手感与耐久,是折叠的最难关。苹果专利从 2015 年一路铺到近年,覆盖外折半径、内折支撑、自修复涂层等多条路;传闻中的“液态金属铰链”(强度被指可达钛的两倍)与三星显示的无折痕方案一起出现,像是一套“安全打法”:能自研就自研,关键节点不排斥采用成熟设计,优先保证观感与良率。对用户来说,结果只有一个标准——看不见、摸不出。🧱

影像与解锁:克制,可能是第一代的姿态

多方消息称主屏前摄采用屏下方案,副屏则用更稳妥的打孔;后置镜头组合更偏克制,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双摄 + 48MP 主摄”。还有一种说法是主屏侧采用屏下 Touch ID 而非 Face ID——这并非降级,更像结构妥协下的实用选择。影像“冲顶”或许留给第二代,第一代先把“折叠体验”站稳。📸

价格区间:两万级超旗舰,贵得很苹果

价格基本没有悬念:$2,000~$2,500 被多次提及,也有 $2,100~$2,300 的保守预估。换算成人民币,两万上下的门槛足以把它定义为“形态示范款”。这也是苹果常规剧本:首代用高价买空间,把工程和生态磨到第二代;问题只在于——在如今体验已“足够好的直板机”面前,折叠必须给出超越形态的理由,比如创作、办公、多任务与跨设备的无缝衔接。💰

生态命题:折叠不是“把屏做大”

真正决定“买不买”的,绝不是面板材料,而是系统层对形态的尊重。iPadOS 的大屏经验、iPhone 的生态聚合、悬停/分栏/浮窗/手写批注/镜像协同……这些能力要被重新编排,才能让折叠在“横屏第一生产力”与“竖屏第一入口”之间自由切换。渲染图给了“形”,苹果得拿出“用”,否则就是最贵的“概念量产”。🧩

争议点:你愿意为“第一代”付学费吗?

如果 2026 年真来了这么一台无明显折痕、展开 4.8mm、外 5.5 + 内 7.8 的 iPhone,售价两万级,你会首发入手吗?你最想优先打勾的,是“更薄”、还是“更稳”、抑或“更好用”的系统生态?请把真实想法丢在评论区——是钱包投票,还是冷静旁观,都值得被听见。🗳️

这一次,“成熟”才是最大卖点

基于 AppleInsider 的整合与多方产业链口径,首代折叠 iPhone 的轮廓愈发清晰:时间在 2026~2027,面板几乎锁定三星显示,尺寸与厚度目标“好看也难做”,价格“很苹果”。折叠时代的第二张门票,苹果似乎终于要验票入场了。接下来,就看它如何把“折叠”从硬件的把戏,演成生态的正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