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是“桌面级”还是“客厅级”?漫步者似乎想两样都要。全新的 S201MKII 把 2.1 声道做成了一个看起来很成熟的套装:三颗独立数字功放、总 150W RMS 输出、8 英寸无线低音炮,加上一堆现代化输入(蓝牙6.0、LDAC、USB、光纤、同轴),官方定价 1399 元,听起来很有诚意——但问题是:诚意能不能等于好用?
先来点干货规格,别被“花里胡哨”忽悠。S201MKII 的两个卫星箱用了 3.5 英寸铝锥中音和 25mm 钛膜球顶高音,低音单元 8 英寸长冲程,低至 44Hz。功放分配上每个高音 15W、中音 25W、低音 70W,三功放的设计在纸面上挺讨喜:左右声道与低音分别有各自的“驾驶舱”,理论上能减少互串影响。这套系统还通过 DSP 做数字调校,并辅以 OLED 显示与实体旋钮(高音/低音/音量),UI 上看起来比那种只剩一堆按键的廉价套装强不少。
连接性是 S201MKII 的另一张牌。蓝牙6.0 + LDAC 支持高码率无线传输,再配合 USB、光纤、同轴和两个模拟输入,几乎能把家里能想得到的音源端口都照顾到。低延迟的 5.8GHz 无线低音炮解决了传统 2.4GHz 干扰问题的担忧,至少在说明书里听起来靠谱——实测场景下是否稳定,还得看厂家的发射/接收调教和你家里有多少 Wi-Fi 设备在抢频段。但官方声明里那句“Hi-Res Wireless”与 40kHz 支持,确实是更偏向发烧友宣传词汇的那类标签。

好,纸面强不等于实际强。先说优点:1399 元这个价格在目前国产音箱市场里很有竞争力。你想要无线低音炮又不想被线缆绊脚,一键切换 LDAC 的同时还能插光纤连电视,这套设备确实把“桌面+小客厅”这个交叉需求照顾到了。OLED 显示和三个实物旋钮,也让日常调节不像在摸黑点菜单那样烦人,比较友好。
但别走神,问题也不少。第一,3.5 英寸中音在音场铺陈上本就有物理限制——即便是钕磁体+铝锥组合,也难以像更大单元那样在中低频上提供充足怒吼;S201MKII 的低频大量依赖那枚 8 英寸低音炮,倘若低音炮的无线链路、箱体调校或放置位置不理想,整个系统会显得“低频一统天下”,中频人声反而被掩盖。第二,LDAC 在安卓端表现优秀,但 iPhone 用户通常享受不到无损蓝牙的好处;而且官方提示“同时与两个蓝牙设备配对时无法使用 LDAC”,这类妥协在日常切换场景里可能让你有点无语。第三,虽然说明里提到 Hi-Res 认证和 96kHz/24bit LDAC 解码,但 USB 接口到底是 UAC1 还是更规范的实现?技术规格表上没有把所有细节摊开,发烧友会继续追问。

最后,场景定位值得讨论:你是想把这套当作电视的临时条形替代,还是桌面音乐系统?如果是纯音乐发烧,市面上有更多偏中性、声场更好的二房东级音箱可选;如果是看电影、追低频感受,那么这套 150W 的组合又显得有吸引力。漫步者在宣传里也同时推了 M130 迷你机和一些条形音箱,可见它在产品线里做了“长短搭配”的策略。
如果你的预算在 1000–2000 元之间,想要一套“功能丰富、易上手”的 2.1 解决方案,S201MKII 很值得入手体验;但如果你是追求更均衡音质和更高解析力的听音党,别指望一台靠“功率数字大”就能把所有麻烦都解决。漫步者把产品做得更现代、更全能了,这一步是对的,至于能不能在家用音箱市场里长期站住脚,还得看调音师到底把低频和中频的平衡做没做成“艺术品”。你会买吗?欢迎在评论区火力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