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系 2400 万像素前摄?iPhone 18 传闻再掀自拍大战

随着 iPhone 17 系列进入市场后续热度逐步消退,围绕其继任者 iPhone 18 的传闻再次升温。投资银行 摩根大通 的一份行业报告(该报告由外媒 MacRumors 报道)指出:iPhone 18 系列中,除价格更低的 18e 机型外,其余机型均可能配备 2400 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这一变动若成真,将是苹果近年在前置摄像头规格上的又一次显著提升。

哪些机型会升级?时间线如何安排?

根据现有传闻与报告梳理,苹果有望把 2400 万像素前摄推广到:iPhone Air、iPhone 18 Pro、iPhone 18 Pro Max 以及可折叠型号(iPhone Fold)。其中,可折叠 iPhone 很可能成为首款搭载 2400 万像素“屏下”前摄的量产机型——如果技术与良率允许,这将是屏下摄像模组向更高像素迈进的重要节点。

时间线上,苹果计划分批推出 iPhone 18 系列:Air、Pro、Pro Max 与 Fold 可能在 2026 年下半年亮相;而标准版 iPhone 18 与更亲民的 iPhone 18e 则预计在 2027 年春季发布。iPhone 18e 被报告为本次系列中少数仍维持 1200 万像素前摄的机型,以区分价格带与市场定位。

为何这次像素提升值得关注?它能带来什么变化?

从表面上看,前置分辨率从 iPhone 17 的 1800 万像素跳到 2400 万像素是一项“量化升级”,但其实际影响要分几层看:

  • 静态像素细节:更多像素在光照充足条件下能提升人像细节,有利于高分辨率自拍、裁切与后期处理。
  • 视频与内容创作:更高像素有利于 4K/高帧率前置视频、直播与短视频内容制作,提高画面可编辑性。
  • AI 与计算摄影空间:像素提升为苹果在算法(去噪、HDR、皮肤细节重建)上提供更多原始信息,结合 A 系芯片强大的 ISP 与神经网络处理,可带来更真实/更可控的图像输出。

不过有两点值得警惕:像素不是全部。传感器尺寸、像元(pixel)大小、光学设计(光圈、镜头透光)以及底层 ISP、降噪与合成策略,最终才决定弱光、动态范围和细节表现。换句话说,2400 万像素是基础条件,苹果必须在传感器工艺和软件算法两端配合,才能把像素优势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提升。

屏下前摄与工程挑战

报告称可折叠机型可能采用屏下 2400 万像素前摄。这一路径技术含量高:屏下相机要克服 OLED 像素遮挡、折射与反射造成的成像损失,同时还要保证良率与屏幕视觉一致性。要把高像素的传感器放在屏下并实现合格的成像质量,既需要进步的光学元件(如纳米结构或特殊透光层),也依赖后端强大的计算摄影补偿。若苹果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将为安卓阵营长期追赶的“屏下前摄”问题带来重要参考。

市场分层:为何 18e 仍然保留 1200 万像素?

将 2400 万像素下放至全系会增加成本与供应链压力。苹果很可能通过差异化配置的策略保留某一入门/亲民型号(iPhone 18e)使用较低规格的前摄,以维持价格梯度并留出给高端机型的“卖点”。这既是成本控制,也是对不同用户群(普通社交用户 vs 内容创作者/高频视频用户)进行精确供给的商业策略。

像素提升有意义,但关键在整体优化

如果传闻属实,iPhone 18 的前置像素升级将把苹果在自拍与前置视频上的能力推上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在结合 A20 等新一代 SoC 的计算能力时,能催生更强的实时美颜、HDR 视频与 AI 驱动的画面增强功能。

但用户期待的“更好自拍体验”并非只看像素:更大的传感器、合理的像元尺寸、更佳光学和更强的 ISP/算力缺一不可。换言之,2400 万像素是有希望的基础,但苹果要把它变为口碑上的“质的飞跃”,还需在传感器工艺、镜头设计与计算摄影上同步发力。

你怎么看?2400 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是你愿意为之升级的卖点吗,还是你觉得当前分辨率已足够?欢迎留言讨论——尤其是如果你经常用前置摄像头创作视频或做远程会议,这种升级对你有多大吸引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