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26系列电池升级?Pro/Edge加码,Ultra“原地不动”——老大哥终于有点急了?

还记得以前安卓旗舰一谈电池,就必须自嘲“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国产厂商几年猛攻,现在动不动就是6,000mAh大电池、一天半都用不完,直接把“电池焦虑”按在地上摩擦。反观三星这边,S系列一直稳得一批,Ultra死守5,000mAh,标准版和Plus/Edge也总感觉“差口气”。今年终于有点新意思,Galaxy S26系列部分型号电池升级了,当然,也就……那一丢丢😅。

“Plus”退位,“Edge”接棒,“Pro”也要上场了

先梳理下命名,别一不小心搞晕自己。明年S26系列,三星把“Plus”叫法逐步退役,换上了“Edge”——这个词一度代表曲面屏,现在成了中杯新宠;基础款也不是“S26”而是“S26 Pro”,听着高大上,其实还是那个老熟人。

  • S26 Pro(原基础款)
  • S26 Edge(原Plus升级,曲面更薄)
  • S26 Ultra(大杯依然在)

这一波调整,算是“命名再洗牌”。你觉得Edge好听还是Plus顺耳?评论区说说你的感受!

电池终于升级?三星这次没“挤牙膏”

讲讲核心——电池容量变化。根据GalaxyClub等渠道消息:

  • S26 Pro:电池容量升到4,300mAh(上一代S25仅4,000mAh)
  • S26 Edge:升级至4,200mAh(S25 Edge是3,900mAh)
  • S26 Ultra:依然5,000mAh,老当益壮,不愿再上

国产早已6,000起步,三星这4,200-4,300mAh的升级,在国产用户眼里简直是“微整形”操作。
但别小瞧,和自家比确实有进步,至少小杯/中杯用户能撑更久,终于不用一天两充。但Ultra用户要哭了,几代旗舰电池容量一动不动,多少有点“用爱发电”的味道。

你觉得三星这波电池升级够诚意吗?日常用下来,电池容量和快充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不一口气用硅碳电池?

说到这,很多人会问:国产机都硅碳、石墨烯大电池了,三星怎么还不跟上?原因其实很简单:

  • 技术门槛高,稳定性要考验。硅碳电池虽然密度大、理论安全性高,但批量落地还得慢慢测试,三星作为全球最大出货量之一的品牌,出了问题可就不是小新闻。
  • 成本问题+供应链难度。现在国产厂商通过小批量试水、型号分化,三星得考虑全球市场的量产和采购。
  • 更薄更轻和大电池难兼容。Edge这次既薄又增大电池,其实已经是材料升级的小试牛刀,主力机型要全系切换,还要再观望。

据传三星有望在S27系列全面上硅碳电池,你期待吗?

Ultra只有快充进步,AI省电能救场?

Ultra这次唯一亮点是充电功率——预计45W升级到60W,总算跟上国产快充“最低标准”。而且可能会用AI算法给续航“续命”——比如后台智能限频、应用调度优化。说白了,电池容量上不去,算法得补上去。

但这玩意真能解决“续航焦虑”吗?说实话,习惯国产百瓦快充和大电池的用户,想让他们回归“5000mAh慢慢充”,真的有点难。毕竟手机是日用品,不是用来考验耐心和管理技能的。

你觉得快充+AI省电组合能不能弥补电池小的短板?你会因为“快充慢、续航短”而换掉三星吗?

电池升级的价值,品牌体验和国产厂商的“步步紧逼”

客观讲,三星的品牌、屏幕、影像、系统稳定都算第一梯队。但这两年国产机的逆袭真的太猛,大电池+超快充几乎成标配,续航焦虑逐渐成为过去式。三星即使升级,也始终慢了半拍。

用户会买账吗?对于重视体验和品牌、对续航有中度要求的用户,三星小升级够用就好;但对极致性能控,或者经常出差、玩手游的用户,国产大电池才是真香。手机续航,到底是“安全感刚需”还是“细节体验”,大家怎么看?

你觉得三星还有哪些短板必须赶快补齐?如果S27真用上硅碳大电池,你会第一时间换机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