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自己也认输了?Galaxy S25 Edge 滞销后紧急开发 S26 Plus!

三星已开始为 Galaxy S26 Plus(代号 M Plus) 开发新机,这一决策源自 Galaxy S25 Edge 在市场上的疲软表现。多家媒体与业内消息人士向 The Elec 披露,三星正把产品线策略做出调整:在原计划的 S26 Pro(M1)、S26 Edge(M2)和 S26 Ultra(M3)之外,追加一款更接地气的 S26 Plus,并预计明年与 Pro 与 Ultra 一同上市。与此同时,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分析师 郭明池 的观点也被引用,指出 S25 Edge 的销量下滑早在苹果发布 iPhone 17 之前就已显现,这并非完全由苹果导致。📉📱

为什么 S25 Edge 没火?轻薄并非万能 ✨📦

S25 Edge 试图把“轻薄与高价”捆绑卖给消费者,但市场给出的答案并不友好。 产品上市后不久(6 月起)销量即开始下滑,三星为 S25 Edge 设定的生产计划也显著下调:S25 Edge 的 9–12 月产量仅 30 万台,远低于 S25 Plus 约 50 万台的预期,而 S25 Ultra 则仍保持 340 万台的投产节奏。这个数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与实用(比如更大电池、更全面的相机),而不是为“薄”多掏钱。🧐

S26 Plus(M Plus)会带来什么?🔧🤔

据 The Elec 报道,S26 Plus 的定位显然是要“修复”S25 Edge 留下的空白:更大的电池、更实在的摄像头模组、更合理的价格,以取代被市场冷遇的轻薄高价产品。厂方还在为 S26 Plus 备货多款 OLED 面板,意味着该机有望覆盖更多细分市场和地区版本。换言之,三星把产品路线从“极致设计”回归到“用户需求”上来了。 你觉得三星这一步是聪明的调整,还是被市场被动牵着走?🤷‍♂️

供应链与产能:谨慎与弹性并重 🏭🔁

报道指出,三星已为 S26 Plus 预留了四款 OLED 面板的开发工作,这显示出公司在面板规格与产能上想要更多选择,以应对不同市场需求。与此同时,S25 Edge 的低产量也提醒供应链要更灵活:少量高价、还是中量亲民,厂商必须选一个更靠谱的库存策略。此外,若 S26 Plus 能在硬件配置上更合市场胃口,三星可望把 S26 Edge 那波“库存与舆论风险”降到最低。🛠️📦

对行业与消费者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看?💬

三星此次改动说明了一个事实:单凭形象和设计无法长期支撑高价策略,消费者会用钱包投票。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的郭明池也曾提到,iPhone 17 在某些市场(例如中国)对本土品牌出货有显著冲击,但 S25 Edge 的问题显然更复杂,涉及定价、配置和用户取向的综合失衡。
结论很直接:明年的旗舰阵容里,S26 Plus 可能是三星补刀之作——更务实、更大众化。 你会更愿意买“漂亮但贵的轻薄机”,还是“稍厚但更实用、价格合理”的 S26 Plus?文末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