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中芯国际 5nm 工艺将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能效

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最近利用现有的深紫外光刻(DUV)设备,成功开发出了5nm技术。这一进展可能标志着一个重大突破,但在中芯国际实现这一新制造工艺的全面量产之前,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幸运的是,一位知情人士透露,5nm节点的能效已经有所提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项技术能否赶上今年华为发布下一代麒麟芯片组时应用。

华为计划在即将发布的 Mate 70 系列中引入新款麒麟芯片组,但预计这些芯片组不会采用中芯国际的5nm工艺量产。目前,中芯国际的7nm节点已经用于制造华为的麒麟9000S和麒麟9010芯片,这些芯片使用了N+2版本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晶体管密度。不幸的是,这两款芯片在性能上仍然落后于竞争对手,例如谷歌的Tensor G3,其速度更快且功耗更低。尽管如此,微博知名爆料人数字聊天站在平台上表示,中芯国际的5nm工艺在能效方面显示出了一些改进,但并未提及这些进展是否会用于即将发布的麒麟芯片组。

由于美国的贸易制裁,中芯国际无法采购对大规模生产下一代晶圆至关重要的极紫外光刻(EUV)设备。为此,中芯国际只能依靠较旧的DUV设备进行生产。虽然这一方法是可行的,但早前估计表明,由于低产量和耗时等因素,中芯国际的5nm晶圆生产成本比台积电高出约50%。这意味着,除非中芯国际能够通过不断的“反复试验”提高产量,否则这项技术对华为来说可能成本过高。

据传,华为下一代麒麟SoC将继续在中芯国际的7nm节点上进行量产,但会采用升级后的N+3迭代技术,这将使新芯片的晶体管密度高于目前华为Pura 70系列中使用的麒麟9010芯片。目前来看,中芯国际将继续对5nm工艺进行测试。如果这项技术的进展足以支持其在多种应用中的使用,我们将及时向读者通报最新情况。

总体来说,中芯国际在5nm工艺上的进展显示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不断努力和进步。尽管面临国际制裁和技术挑战,中芯国际依然在努力缩小与全球顶尖制造商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中芯国际能够克服当前的障碍并实现5nm工艺的全面量产,这不仅将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为华为等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为您提供最及时、详尽的报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